“启禀陛下,王督所议颇为周全,只是这川中仅是传檄当还不够,最好能派些兵马加以威慑。”
作为在场官职最高的两人,王应熊既然已站了出来,樊一蘅自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不过话说回来,他这番话倒也不是只为了补充而补充,毕竟此时川中的大部分城池都还在大西军手中,要是没有武力压制总还是难免生了事端。
只是。。。。。。。。。。。。。。。。
“启禀陛下,占据各城的兵马却不能太多,否则投到广元的兵力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就当樊一蘅话音落下之时,自来到四川之后便甚少说话的李过却一反常态地站了出来,随即王应熊面上惊讶之色一闪而过,帐中气氛却有些诡异了起来。
李过与王应熊相处的时间拢共也就半年而已,可就是这么一层关系,在川中诸人眼中他却已能算是王应熊一党。
此等情形之下,他一个投明并没有多长时间的降将却站出来“补充”川陕总督的建议,这不管怎么看来都有了些给王应熊找回面子的意思。
“嗯,此事确需细细权衡。”
对于帐中气氛的异常,朱慈烺自然也有所察觉,只是李过这番提醒确实不可不察,所以在其话音落下之后,他也未管诸臣如何做想便直接思量了起来。
因着广元战事的缘由,重庆、夔州已基本落在了明军手中,但除开这两地之外,余下的十多座城池却还是由大西军占领。
按着寻常来想,既然张献忠已经战殁,那么这些城池归于大明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只是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各家有各家的盘算,张献忠都能死在刘进忠手里,谁晓得大西将领又有多少会心向鞑子呢?
若以此想来,派往各城的人马确实得多派上一些。
可话说回来,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此时川中除了宿卫中后两军一万多人之外便只有两万多的李过所部和不到三万的川中各军,而这不到三万的川中各军之中还有四五千已然去了广元。
很明显,派去各城的人马最好出自川中各部,余下的两万多人散到十多座城池之中也仅是刚够而已。
若如此算来,能够调往广元的至多也就三万人左右,面对数量相当的鞑子精锐便略略有些吃力了。
当然,宿卫中军全是重甲,宿卫后军全是火器,这两者的战力自非寻常可比。
只是强敌当面总还是宽裕些比较周全,更何况朱慈烺的目标从来都放在杀伤清军的有生力量上,面对这样的局面,若不试着将豪格所部全部留下,死在赣州的阿济格岂不是无人作伴了?
“传令,命黄蜚、吴易调派舟船,协助李成栋所部尽快入川。”
随着朱慈烺话音落下,场中诸臣的注意力顿时便被扯了过去。
川中各将自不知李成栋为何人,但两个宿卫统领以及两个督师却多少有些耳闻。
向仁生与梅春自不必多说,他们都是出自江浙的,对这支人马也算知之甚详,但两个督师却只知道这是一支叛而复降的人马,自然有些奇怪陛下为何会不远千里调他们过来。
“陛下,这。。。。。。。。。。。。。”
对于两个督师的疑问,朱慈烺仅只摆了摆手却没有多做解释。
他自能想到樊、王二人心存疑虑的原因,只是这支人马在吴淞已经待了大半年,其间不但裁撤了老弱,更新了装备,更还将咨议局的触手伸到了小旗队的级别。
到了现在,这支人马从表面看来虽还是李成栋的原班人马,但论及战力、忠心却已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也正因此,他才兴师动众将其不远千里调了过来,为的就是在之后的战役中给豪格一个惊喜。
“李过!”
“臣在!”
“朕命你领本部人马于明日北上,务必要在鞑子重新打通金牛道前到达广元。”
“得令!”
“樊一蘅!”
“臣在!”
“朕命你领川中诸将收复各城,务要保证川中稳定!”
“臣!领旨!”
“王应熊!”
“臣在!”
“朕命你返回重庆组织粮草军需,若有上下其手者格杀勿论!”
“臣!领旨!”
“向仁生!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