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见,一旦这些消息顺着军将们的口舌在军中传开,看不清内里的寻常士卒定然会对大明皇帝生出些好感。
届时大西若能打赢也还罢了,可若败了。。。。。。。。。。。。。。。。
想到这些,孙可望自是解开了对话题跳跃的疑惑,可与此同时,他的心中却又生出了诸般不解。
很明显,此时的陛下已经意识到以威暴待民会对民心士气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因此对和小皇帝争取军民之心没了把握。
但在此等情况之下,他却还是否了自己的意见,继续按着汪兆龄的想法将苛政维持下去。
这。。。。。。。。。又是为何?
随着心思的转动,孙可望心中的疑惑便不由浮到了面上,只是这等事情涉及到皇帝内心深处,他却也无法开口询问。
所以当张献忠的话音再次传来之时,他便将这些心绪全部压下,专心思量起如何应对。
“可望,你觉得劫营会有多少成算?”
劫营?
这两个字一出,孙可望的心思便从先前的诸般疑惑之中抽了出来,而当他一番思量之后,甚至连那似有似无的萎靡之气都被一扫而空。
于寻常情况来说,想要劫了豪格的营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到底,那豪格不但在营寨布置上极有造诣,军中的士卒军将更是一路拼杀而来。
似这等队伍必然时刻保持着对敌人的防范,若无特殊情形,对他们搞什么劫营当也只能无功而返。
可现在不正是特殊情况?
两军接战已有两月,鞑子士卒们已到了颇为疲乏的时候。
广元城外的那么多坞堡,到现在却只剩了那么几个,鞑子士卒们自会因大局已定而生懈怠。
若再加上坞堡废墟的遮蔽,岂不正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想到这里,孙可望心中立时便现出了数条劫营之法,随即也不等皇帝陛下再说什么,他就将这些一口气全都倒了出来。
于后世来说,他的功绩一为定下了连明抗清之策,二为剿了沙定洲之乱,从而为中原王朝保下了云南一省。
至于别的记录,要么就是与李定国内斗,要么便是败于清军之手,似乎这个在大西压了李定国一头的统帅仅是个只晓得内斗的窝囊废而已。
只是。。。。。。。。。。。这怎么可能?
旁的却也不需多说,单只提由孙可望亲自指挥的岔路口之战。
在这一战之前,李定国已阙了尼堪,感受到明军强悍战力的鞑子不但表现得极为谨慎,更还调全了满蒙汉八旗。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还是在孙可望的诸般手段之下进入了预设的歼灭战地形之中。
是役,李定国因听到孙可望要杀他的传言而引兵离开,不肯合围八旗主力。
孙可望虽数番取得战斗的优势,但因各种意外而使这一场可能成为大明翻盘之局的战役功亏一篑。
尽管如此,在这一战之后清军亦是损失惨重。
据《清世祖实录》记载:“戊午,帑银十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两,分恤湖南衡州岔路口阵亡及被伤将士。”
又有同书记载,这一战中阵亡八旗护军统领一人,梅勒章京四人,护军参领三人,侍读学士两人。
要知道自清军入关之后便少有损失大量八旗兵员的战役,能与之相比也仅是那几场耳熟能详的大战罢了。
可这一战之中孙可望所部不仅杀伤了大量八旗官兵,待到战败之后清军的报告也只是缴获七百战马与两只战象及器械若干,没有斩杀大将,缴获大炮的记录。
很明显,孙可望在战术层面的水平并不比其他三人差来,若再算上其内政方面的眼光,自能当得起张献忠的信重。
“还是得动一动,省得让鞑子小看了我军。”
孙可望话音落下,张献忠淡淡的声音便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