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愧是守业的女儿,是个知恩图报的。”门上帘子被掀开,林建国大笑着走了进来。
“建国叔。”林冉对着中年人打招呼,这是老村长的儿子,也是林父从小到大的朋友。
“乖,中午别回去就在这吃吧,让你婶子给你做点好吃的,给你肚里填填油水。”林建国揉了揉林冉的脑袋,让张红艳进厨房做午饭去。
“谢谢建国叔,昨天进城我妈听说我在乡下受您家照拂颇多,特意让我带些香肠过来。”林冉把手里一直没机会送出的两斤香肠递给二丫,这会儿以刘秀的名义拿出香肠,自然是因为大人间的走动更能拉近关系,如果说是自己买的,以这家人对她的好,是肯定不会收的。
二丫是林建国的女儿,因为和原主同龄加上两家父亲的关系,平时走的亲近,刚刚听到林冉和爷爷谈话,虽然不敢插言,但也是频频冲林冉使眼色,让她不要犯傻。
二丫看到香肠眼前一亮,香肠可是肉食啊!不过想到林冉也不富裕,下意识缩回手看了她爸一眼。
听到是城里那个女人给的,林建国顺手把闺女的头揉乱,“去吧,让你妈切了中午加个菜。”那女人还算长心,没真把好友女儿抛下不管,这次进城,冉丫头也算有所收获。
得到许可,二丫一蹦三尺高,给了林冉一个大大的拥抱,拎着香肠进了厨房。
闺女高兴,林建国脸上也带了笑,“爸,您给拿个主意吧。”说来说去还是正事要紧。
老村长自打听过林冉的想法,就一直在打量林冉,听到儿子的话老村长翻了个白眼,要不是这小子中途出现,他早都拿完主意了好吧?但谁叫这是自己的傻儿子,老村长心里吐槽,脸上还是带着严肃,“你既然有这个心,就去村里的仓库先干一段时间吧。”
林家村仓库放置的是大家每天上工用的各种农具,早上统一放,晚上再收回来统一管理。昨天看仓库的老根头闪了腰,这几天都出不了屋,老村长为这替代的人选愁的很:看库房虽然是个轻便活,但给的工分很少,家里有壮劳力的不想干工分少的活;要安排上了年纪的人,又怕到时候不愿意把活计还给老根头。那老根头身体不好,膝下无子女,如果丢了这份工作,指不定哪天饿死都没人管。
这会儿林冉来了,既不要工分,也只是干在乡下的这几个月,正是合适的人选。
听到老村长说起老根头的情况,林冉感叹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来之前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和原主一样下地割麦割草,拎锄头刨地,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得了这么轻便的活。
一番感谢后,事情敲定,张红艳也做好了饭,林冉没有动那盘红肠,把它们都留给了村长家。
回到知青点的时候正好赶上午饭,因为事先没打过招呼,知青们给林冉留了饭,林冉端起一碗玉米糊糊,想了想,往村里走去。
林冉到的时候,老根头正扶着腰,颤颤巍巍的要做午饭。一碗玉米糊糊正解了他两眼昏花的困境,听到林冉的来意和老村长的交代,老根头没有刁难,直接把林冉要的东西拿了出来。
再回来时,林冉一手已经洗净的瓷碗,另一手拿着的,正是村里人工具领取的名册,还有一把仓库钥匙。
第18章
在整个公社里,林家村的条件不说数一数二,也是名列前茅排的上号的,仓库里的农具自然准备充足。林家村地理位置适合种两季庄稼,开春大家都要种地,秋收又要一起秋收,导致林家村的仓库内,常年备放着充足的农具。
这会儿六月份的林家村和平时有所不同,现在正是收、种两头忙的时节,这边地里大家用镰刀收了麦子,那边地里就得有人用锄头铁锹、牛拉犁的方法把土地收拾出来,等着妇女们去栽种。
所以等林冉到仓库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各色农具乱七八糟堆放在仓库空地上的场面。
百来平的青砖房里,水泥墙上,水泥地上,到处都是农忙时带进来的泥巴块和土疙瘩,有些泞在了地上变成黑色,有些贴在墙上已经灰。
村里为了让大家少跑几趟腿,采取的是早晚来仓库领送工具,中午午休直接带回家的方法,所以中午吃完饭就来仓库的林冉,此时无所事事。
眼见天色还早,离晚上下工还有个五六个小时,左右也是闲着,林冉拿起地上闲置的铁锹,开始动手清理库房。
先是把地上的几百把农具折腾到仓库外的空地上,再把甩在墙上的泥巴块用铁锹一点点扣下来,地上的土疙瘩也照做,眼见没有“顽固性”泥巴的存在,林冉从空间端出一盆水撒在地上,防止一会儿笤扫扫过的时候尘土飞扬。
就算有了前期准备工作,林冉打扫完整个仓库后,脸上还是变成了白一道黑一道,身上浅蓝色的短袖更是黄黑相接,一看就像刚从地里打过滚似的。
身上脏了,林冉也不在意,擦了擦额头上留下来的汗水,在脑门上留下一道土印子,林冉开始动手整理门口空地上的农具。
一下午的曝晒让农具有些烫手,林冉按着类别把农具摆放回仓库,铁锹、锄头、镰刀等都自成一堆,每堆相隔一定距离方便大家回来后的工具有地方堆放。
做这些之前林冉点过名册上的人数,林家村上工的人数有六百多人,仓库里每样工具最少有五百把才能保证春耕和秋收,也就是说现在仓库里剩下的农具足足有□□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