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还想把赵昊找来聊聊,但让人去县衙一问才知道,赵公子自打他上任前那次昆山之行,便一直在住院。昨天才出了院,却也没回县衙,好像是去西山岛疗养去了……
“这小子,莫不是在躲着老夫?”海瑞无奈的抱怨一声,只好将欲求不满的愤懑,泄在永远干不完的工作上。
翌日一早,巡抚衙门的兵丁,便按例来到城中各处,贴出了今日放告的告示。
海瑞则趁着上午这点时间,继续给牛佥事等九个问案官上课,提高他们的姿势水平。有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就算是凡人,海公也要让他们变成比较不凡的……凡人。
不知不觉,一上午便在愉快的学习过去了,海公宣布下课。给他们半个时辰吃饭休息,未时一到便开堂问案。
牛佥事等人小跑着出去签押房……自从落到海瑞手里,他们就彻底忘了什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官体。
看到田通判在门口张望,海瑞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沉声道:“进来吧。”
“中丞,传票开好了,请验看。”田柏光奉上薄薄的一摞纸。
“怎么就开了这么几张?”海瑞一愣,手指一划,也就是十几份的样子。
“就这么几个告状的。”田柏光苦笑道答。
“告示没出去吗?”海瑞不解问道。
“属下一早就带人张贴出去了。”田柏光忙道:“所有的城门、要道,均有张贴。”
“那是怎么回事儿?”海瑞不禁眉头直皱。别的县动辄上千,昆山县一上午却只收到十几份,这也太反常了。
“也许是老百姓都去昆南上工了,还没倒出工夫吧。”田柏光猜测道。
“唔,有可能。”海瑞点点头,便下令道:“你吃过饭,带人去昆南,把告示贴到工地上。”
“唉,遵命。”田柏光心里哭啊,我这不是多嘴找罪受吗?
……
下午,公署又收到几十份诉状,全天来告状的昆山百姓不足一百名,还不够海瑞的十殿阎罗……划掉,改为十位问案官塞牙缝的。
结果每人只分到了八九个案子,‘这一下午的时间该如何填充啊?’已经社畜化的问案官们,出了这样的呐喊。
更让人败胃口的是,问案官们细细纠问之下,现大部分告状人。居然要么是之前闹粮荒时,被县里以‘囤积居奇’的罪名,把货物充了公的商人;要么是粮库火灾后,被官府剥夺财产的徐家人。
他们伪装成穷老百姓……好把,不是伪装,他们确实沦为赤贫了,想要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弄回一些家产来。
这正是海公严厉打击的告刁状啊……
结果可想而知,一文钱没要回来不说,还统统被判枷号示众。
第三十二章海中丞算命
傍晚时,牛佥事等人齐聚签押房,向海公呈交审结的案卷。
“中丞,昆山县根本没什么人告状,而且还都是些告刁状的。”牛佥事小心翼翼道:“既然如此,咱们还要继续在这里耗着吗?”
这可是赵公子他爹的地盘,哞哞可不敢乱讲话。
海瑞一脸费解道:“你们不觉的这有些反常吗?”
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跟赵昊接触过,譬如已被海公成功感化的王委员,便点头不已道:“下官审案时听说,赵知县到任后,只在头天排过一次衙,至今都没挂牌放告过呢。”
“这就有些过分了。”官员们议论纷纷道:“他都没放告过,怎么会没人告状呢?”
“莫非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委员猜测道。
海瑞却没轻易表态,他脑子虽然没有徇私这根筋,却有过凡人的智商……赵守正才刚上任半年,而且一直在大堤上,老百姓告多少状都跟他没关系。
没道理拦着不让百姓告状吧?再说吴中的百姓是官府能拦得住的吗?
海瑞想了一晚上,也没想明白,昆山百姓到底是怎么了。
……
翌日一早,把守巡抚公署的卫兵,便见他们的头领彭千户,穿着身半旧的布袍子,戴个破棉帽子,扛着个‘铁口直断’的布幡,从公署里头走出来。
“呦,大人这是要改行……”卫兵们信口打,话没说完,却全都戛然而止。
因为他们看到,彭千户身后还跟着个穿粗布道袍,头戴方巾的瘦小老头。
不是海阎王又是哪位?
吓得卫兵们赶紧要跪地,却被彭千户低声喝止道:“都不许动,中丞要微服私访,不许暴露了。”
“数你最能吆喝。”海瑞白了彭千户一眼。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看一看。他今天要到街上走走,看看昆山百姓到底是不敢告状,还是不愿告状。
海瑞本打算跟海安两人出去的,但彭千户哪能放心啊?林中丞和他前任冯千户,还在江南医院躺着呢,他怎么敢让海中丞只跟个老仆出去?
好说歹说,海瑞终于同意,让彭千户替海安帮自己打幡儿。
虽然海安不忿的表示,自己有练过南拳北腿,可以保护中丞安全……
……
两人出了巡抚衙门,只见西山巷中的店铺照常营业,街上百姓有说有笑,并没有被威胁足不出户的迹象。
“这些开店的,还有老百姓,会不会是官差假扮的?”彭千户警惕的扫视着周围,很有经验的提出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