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她不觉得多了,心想‘你利用我一场,总得付出点代价不是,至于最后是喜结连理,还是鸡飞蛋打,可就不关我的事了。’
所以你看,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同的人,想法永远不在一个点上,这就是本来同行的人,为何最后却分道扬镳的原因。
当艾晓雅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的时候,林方旭一行人也抵达了杭州。
这一次文博远和林方绍都觉得乡试机会不大,没有来参加。
林方旭、林方启和伍子升三人同行,加上送考的林方勤,六爷爷派的两个护卫和伍子升的书童,这一次又是借住在许家的别院里。
乡试初八入场,林方旭他们到的时候才七月初十,因为时间还早,三人加上同样要参加的许仲康,没事上午聚在一起,讲讲考试心得,互相点评习文。
下午出去逛逛西湖,与来自浙江十府的考生组织文会,由四大书院老师出题,一群人聚在一起相互切磋。
科举考试中的常科是定期举行的,除非贡院国家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试时间不会变动。
乡试持续九天,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
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论语》义一道、《中庸》或《大学》义一道、《孟子》义一道,《五经》义四道,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十二日为第二场,试论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
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前时事政务表议论或者见解。
文会时四大书院的老师干脆就按照乡试要求出题,参加文会的学子各自写了,第二日再在一起相互品评,投出个名次先后。
林方旭毕竟是去年三试案,年龄虽幼,却学识过人,在文会切磋中连连夺魁,很快便在一众士子中闯出了神童师兄的名号。
同样闯出名头的还有许仲康师兄,和林方旭的友商谭,沈京和沈茂兄弟也是相当出彩,崇文书院的的老师甚至还开玩笑说道:“此次乡试五魁怕就是他们五人了。”
后来每次举行文会时,甚至会刻意将五人安排在一起,所以文会到八月初结束的时候,五人能不能中五魁不知道,除了林方旭和沈京会互相抬杠外,其他人倒是相互熟识起来。
每天充实而忙碌的日子转眼就过去,很快就到了考试前夕。
乡试不同于院试,中了秀才只是取得了进入仕林的资格,进不进得去,还得看你乡试过不过得了。
建文七年八月初九,于林方旭这些乡试士子来说,算得上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在这决定今后为官还是为民的考试到来时,许家别院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参加考试的人还没怎么样,其他人已经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昨晚四人天一黑便各自早早回房休息,第二天不用人叫,丑时初就都聚在正堂,一起用早膳。
林方旭终归多活了一世,倒不至于太紧张,伍子升却是面色苍白,眼圈乌黑,见林方启也盯着自己看,苦笑道:“别看了,我昨夜几乎一夜没睡,哎……,不如三位泰然。”
林方启递给他一个白煮蛋,说道:“我这是破罐子破摔了,自从参加了文会,见识到了各府才俊的表现后,我就知道自己这次怕是只能当个陪考的了,反倒没那么紧张。”
许仲康听他说完,笑道:“你倒是豁达得很,也是,反正不管怎么样,夫郎都娶到手了,哈哈……”
林方启也笑道:“那是,我这次要是过不了,就回去先把儿子生了,匡扶社稷,报效朝廷且轮不上我,传宗接代的任务总要完成的。”
听他说完,其余三人捧腹大笑,互相插科打诨倒是让气氛松快了不少。
吃完早饭,三人在丑时末刻,起身出,前往贡院。
第二十七章
到贡院前街的时候,送考的亲人止步,但会允许每人带一名书童进入,帮忙搬行礼,林方勤亲自带着一名护卫,将林方旭兄弟送到贡院门前的大广场。
贡院大门也叫仪门,为三阙辕门,木结构,耍红漆,中通人行。
正门有五间房大小,正中门上为朱匾黑字“贡院”。左额“辟门”,右额“吁俊”。
门前有石狮子一对,两旁有牌坊各一座,分别书曰:“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卯时未到,仪门紧闭,挡住了贡院里面的景致,也挡住了官场仕林的风光。
在一群已经取得入士拜帖,等着考试通过,正式成为士大夫一员的考生中,林方旭作为过来人,此时看着紧闭的大门,脑子里居然能清楚地回想起上辈子进入贡院时所看到的景象。
进了仪门,有二碑亭,碑曰:“整齐”、“严肃”。东西有官房各三间,为府县官员休息之所。
再进去为二门也叫龙门,门对盘龙雕照壁,照壁背后是贴“金榜”的地方。
金榜为御制,主考官出京的时候,由圣上亲自颁,四周有龙凤飞舞,彩云呈祥,正中上方印有圣上玺印,以示国家重视人才。
进了龙门,最先看到的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明远楼,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
登临四顾,整个杭州贡院一目了然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号施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