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銛愣住了,直到方贤博告辞离开,顾銛都是有些呆愣的。这番话实在有些——大逆不道。而且他跟方贤博算上这次也只见过三面,这话不仅仅是交浅言深。不管他是为了什么,受谁所托来说这番话。这份情,顾銛代顾家承下了。
这厢安韶华回到如松堂,哪成想父亲正坐在桌旁,手边是父亲爱喝的猴魁。雁书站在门口听使唤,安韶华挥手让雁书下去了。
“回来了。”安瑜先开口。面对这个嫡次子,他自问向来是温和有余,比起对嫡长子的自小严苛来说,对这个孩子已经是好上了天。可这个孩子却不知道为什么,见到自己就像耗子见了猫。总听人说这个“灼华公子”如何的惊才风逸、玉树临风,可自己一看却总是一副畏畏尾、缩手缩脚的小气样子,真真是拿不出手!难道他真是怕自己?思及此处,安瑜强按住自己的火气,难得地和颜悦色,柔声先打开话头。
可惜安瑜的一颗慈父之心没被安韶华接收到,在安韶华听来,父亲这句话委实的阴阳怪气。安韶华立定在当地,不多时额上竟渗出了一层汗。“回父亲的话,回,回来了。”
废话!安瑜紧抿着嘴才把这两个字憋住,可这一憋,愣是在嘴两侧挤出两道严厉刻薄的法令纹,越吓得安韶华汗出如浆。安瑜看他那样子简直要气笑了,想到老妻劝说自己的话,还是按住了性子刻意捏软了声音说,“吃过了吧!”
安韶华拿不准父亲的意思,只看着父亲看似怒了,却不知道为什么忍住了,心里直打突突,脑子里一团浆糊,于是又开始废话“回父亲的话,吃了。”
安瑜一个没忍住,蹭地站了起来。吓得安韶华一哆嗦往后一闪,差点绊倒,复又羞愤起来,一张脸是又红又白。安瑜又差点喷笑,只得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深觉得面圣也比跟这个呆子说话省心百倍。“我来是想问你,你姑姑家里——阮家的事,你有个什么章程没有?”
今儿本是老妻让他过来问的,一来妍儿是自己的妹妹,如今负气回了娘家,娘家总要有个态度;二来自己这个不成器的三儿子,竟是个不开眼的,这几年来为了个表妹整天五迷三道的,愣是给抬了个侧夫人。侧夫人,什么玩意儿?安瑜刚听这词儿还以为是安韶华编的,经母亲一说才知道还真有这一说,只是放眼满朝文武就没人有这个侧夫人。谁知母亲却说,放眼满朝文武也只有安韶华娶了男妻。安瑜左右说不过,索性眼不见为净。谁知这事儿还是找上来了,下午刚下值,就被母亲叫到福寿堂,妍儿娘俩哭得安瑜脑仁疼,母亲倒是没说什么,安瑜却明白,这亲上又加了亲,更不好推托了。
要让安瑜说,这事儿就是妍儿做得不对。凭他是秀才还是状元,也别说你是什么侯府千金还是农家女,嫁了人就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觉得他家小门小户委屈了,你可以不嫁,嫁了这天底下就没有不让爷们纳妾的道理。何况阮家子嗣确实不丰。听说今日才又添了一个,就是这样也不算多。
看着安韶华那副蠢样子,安瑜此刻心里隐约升起些许逗弄的心思。这孩子,迂,傻,跟自己和大儿子比还很弱。看那小身板子,别说跟自己过招,在顾銛那里大约都撑不下十招。四五年前那次秋猎,顾銛兄弟俩都去了。跟这兄弟俩一比,永安京里这些个公子王孙各个都跟闺秀似的。尤其是那个顾銛,真是……想到圣上说的“这顾家小子,当真是骁勇可怖啊。”骁勇可怖,其实圣上想说的是,可怖吧。想到这里安瑜便用何其怜悯的眼神看着安韶华。
安韶华抬头,正看到安瑜立在灯上面,那光从下巴底下往上照,两眼幽深,目光含义不明。吓得安韶华两腿一软险些站不住,嘴一秃噜就有的没的都说开了。
--------------------
作者有话要说:
铁血十三鹰出自邵氏电影《冷血十三鹰》顾銛可能是记错了,也可能是有意的,谁知道呢┑( ̄Д ̄)┍
上次信誓旦旦地说,这一章要加快进度,所以把跟方贤博第三次见面放在了后面。结果回看,觉得不如放在这里通,所以这章先这样了。
下一章预告:
我预告了你们信吗?
真正的下一章预告:
平地惊雷!
春桃小产了。
豪门秘辛!
是月娥干的?
第34章文氏
安韶华抬头,正看到安瑜立在灯上面,那光从下巴底下往上照,两眼幽深,目光含义不明。吓得安韶华两腿一软险些站不住,嘴一秃噜就有的没的都说开了。
“父亲,姑姑家的事,说不出个对错。姑丈这个外室不是别人,正是他那举人老师的独生女。听他那些同窗说,依稀当年文老举人在世的时候,就透露过结亲的意思。那时候姑丈还没跟侯府搭边,两家老人都有这个意思,也就当个约定了。”
“具体走到哪一步了,大家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已经换过庚帖,有的却说只是口头说过两句做不得真。总之后来姑丈娶了姑姑,文老举人也没说什么,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只是没想到几年后文老举人去的急,没来得及给这个女儿说亲。”安韶华说着,上前去给安瑜添了杯茶。
“文老举人这一死,族亲就找来了,霸占了家产不说,把这个文姑娘许配给了老家一个六十多岁的富户做小。文姑娘自然是不愿意的。父亲您也知道,民间总讲究‘未嫁从父’,父亲死了合该就是族亲说了算。文姑娘一个女儿家也没办法自己给自己做主。文姑娘也许是走投无路才去求了姑丈。姑丈就把人收了,如今这文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老大凤鸣,似乎比跃哥儿还大。老二凤栖是个读书的苗子,三岁成诵,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