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先生、盖芙比夫人,你一定要帮帮我们!”妇女向他们哀求,“我和丈夫都失去了工作,孩子生病了都不敢带他去看医生……”
在美国看病一向很贵,一场较严重的小病足以花光一家人的积蓄。
其他人也说:“我和女儿付不起房租被赶出来了,政府根本不管我们这些人的死活!”
“银行倒闭了,我存在里面的钱怎么办?!”
见到他们无助的样子,伊莎贝拉心里也有点难过,在她衣食无忧的时候还有这么多人不得三餐温饱呢。
妇人好像想在她面前跪下来,好在盖茨比眼捷手快的扶住她:“我们会想办法的,这段时间请你好好照顾自己和家人。”
妇人看着盖茨比清澈明亮的眼睛,突然就说不出话了。
看见对方的眼神,她知道盖茨比并不是在敷衍她,他说会想办法,就真的会想办法。
那些政客在参选时口口声声说会以市民的利益为最优先,可是他们现在人呢?
伊莎贝拉也安抚了其他人的情绪,她来到那对无家可归的母女面前蹲下去,对瘦瘦弱弱的小女孩露出了笑容。
“你想吃汉堡吗?”
女孩的双眼马上亮了起来,但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诚实的点点头。
伊莎贝拉对女孩的母亲说:“去第一大道的罗彻斯特汉堡吧,你们会被免费招待。”
汉堡虽然是快餐,可也是肉呢,比她们在福利处领取的干面包好多了,母女立即向伊莎贝拉鞠躬感谢。
“谢谢你!你太慷慨了!”
接着伊莎贝拉扬声道:“其他人也是,今天汉堡店将会免费招待大家!”
虽然一顿汉堡算不上什么,但人们的确感受到她的善意,而且有的人的确连一顿饭都吃不上,纷纷向她送上最真诚的道谢。
盖茨比望着妻子的侧脸,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回到布朗特大楼的顶层办工室之后,伊莎贝拉打电话知会第一大道的分店自己临时的决策,放下话筒后却迟迟平静不下来。
她站在窗前,凝视着脚下失去昔日辉煌的城市,叹了一口气。
在历史面前,她感到了巨大的无力感,好像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一丝的现况。
突然,有人从后抱住她。
“……杰伊?”
“我在。”
伊莎贝拉没有再说话,但她的不安的确散去了少许。
……
隔天,伊莎贝拉免费招待市民的事情果然被报社挖了,《纽约邮报》的记者特意去采访了受惠的市民,他们对伊莎贝拉的评价都非常正面,指她和盖茨比慷慨又亲切。
希望社会能够有更多这样善心的举动——在最后,那位受访的母亲以这句话作结尾。
这件事让伊莎贝拉和盖茨比收获了许多好评,不过他们的风评一向很好,声望提高其实没有什么实则的作用,不过他们帮助那些市民也不是想要从中获取什么利益,纯粹只是看不过眼而已。
再隔天,伊莎贝拉宣布布朗特集团旗下的优活市以及罗彻斯特汉堡将会推出食物及日用品兑换券,罗彻斯特汉堡在纽约有三家分店,只要凭着那些兑换券就能到任何一家分店换取食物。
同样的,市民也可以用兑换券到优活市换领日用品,东西都是按家庭成员的数量定量给予的,例如妇女每个月可换取到足够的卫生用品。
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到任何一家分店领取表格,填好表格连同证明文件如失业证明邮寄或亲自递交到布朗特大楼。
虽然在处理和审核申请上的行政要花不少钱,但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滥用的情况。
这个计划暂时只在纽约市推行,如果顺利的话会扩展到周边城市,仍至整个东岸。
计划其实是盖茨比提出的,伊莎贝拉的对策里面本来没有这一项的,但他小时候很穷,离家出走之后更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完全能够理解到现时市民的需要,所以明知道会亏钱,他也希望可以尽一分力。
既然这是盖茨比的意愿,伊莎贝拉二话不说就通过了,只不过她现在忙着别的事情,因此计划由盖茨比全盘负责。
兑换券计划一推出,就引来了全城的关注及讨论。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势,这种济困扶危的措施让市民看见了曙光——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被甩下。
《纽约时报》引述了一名因失去出口生意而倒闭的工厂老板的说话:“布朗特集团都要比整个政府管用,官员和政客都在装死,先做实事的竟然是商人,这么多年来我的税都交去哪里去了?还不如拿去给布朗特大楼多建几扇窗!”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觉得伊莎贝拉很做作和惺惺作势,她打着女性主义者的名号赚女人的钱,虚伪无比,但这下连他们都无话可说——你可以说她是为了巩固慈善家的身份才这样做,可布朗特集团确实是在做实事,为市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不比那些光说漂亮话的政客强?
在一天之内,集团收到了上千份申请;一周后,申请的数量达了一万份。
当然,肯定少不了有人伪造文件来骗援助的情况,但要是真去考究的话会拖慢进度,行政费的增加远于兑换券的价值,所以盖茨比情愿审核得没那么认真也要加快进度。
一个月后,第一批的兑换券放出去了,市及汉堡店涌进了大批来兑现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