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这希莱尔没有时装店啊!
因此这些天,全国各地都有女士拿着一本《香水杂志》去找她们的裁缝,想定制一件同款的衣服。
自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的身份曝光后,希莱尔工作室每天都收到海量的信件和电话,有的是查询,有的想找她定制衣服,有的想找她合作,也有的想访问她。
当中还包括了来自《Vogue》的橄榄枝。
如今的她是全美最炙手可热的星设计师,终于连《Vogue》也坐不住了!
第43章
◎(补3。17更)搬去纽约?◎
伊莎贝拉放下信纸,缓缓呼出一口气。
——《Vogue》想要给她做一个访问。
最初的《Vogue》其实是一本针对纽约上流社会的周刊,后来被收购后才转型成为一本时尚杂志。
《Vogue》在1892年创办,经过二十六年的经营后它的销售点已经遍布全美,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时尚杂志,甚至开出英国版,是《香水杂志》远远比不上的,第二受欢迎的《时尚芭莎》仅次于它。
登上《Vogue》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希莱尔要成为主流了。
大众关心威尔逊夫人的衣着并不代表他们也关心她背后的设计师,正如你在杂志上见到一位明星走红毯穿的裙子很漂亮,也不会疯狂去扒这是哪个品牌的裙子,因为你知道你根本买不起,所以看看就算了。
如果她只是打算做私人生意的话,那么大众认不认识她就没无谓了,但她的目标可是要开时装店卖成衣呢。
经过了《香水杂志》的介绍后,人们对希莱尔有了更多的认识——起初他们可能是抱着“他就是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啊?”这样的好奇心理去看杂志,而看完之后,他们对希莱尔的印象不再仅仅是“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而是“一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晋设计师”。
两者有什么分别?分别可大了,如果人们一直把她认定为“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那么在她离开威尔逊夫人后便再没有价值,那她要如何独立地展下去?威尔逊夫人会卸任,到时候人们自自然然就会忘记她。
所以伊莎贝拉现在需要的是曝光,将自己的价值推广出去,用作品说话就是最好的方法,她刊登在《香水杂志》上面的设计图是人们次接触到她的原稿的机会,于是她们不仅能在报纸上见到威尔逊夫人穿着她设计的衣着,她们也能用她的设计图去找裁缝定制。
然后她们就会现,一般裁缝做出来的复制品远远比不上正品,到时候她的时装店一开幕,不用宣传她们自然会慕名而来。
但毕竟《香水杂志》只在肯塔基州行,其他地方的人买不到,除非直接向杂志社订购或者托认识的人寄过来,所以它的受众始终是有限的。
而在全国都有销售点的《Vogue》的宣传效果,自然是《香水杂志》不能比的。
最重要的是,《Vogue》还有英国版!虽然创立至今不过两年,但它的影响力渐渐在英国加深,就算她要登上的只有美国版,谁都说不定未来会不会也有上英国版的机会啊!
只是有一个问题,她没办法以真身接受访问。
伊莎贝拉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认为现在不是一个脱下马甲的好时机——希莱尔才刚刚崛起,在时装界的地位还不稳定,一点的差错都可能让她失足。
她之前跟乔丹说过,只要她能去巴黎的时尚游行举办布会就会公开亮相是因为只有受到认可的设计师才会受到邀请,意味着她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设计师之一。
伊莎贝拉一边想该怎样给《Vogue》回信,一边驾车到工作室。
她一般会在九点钟到达,布兰登太太和伊凡斯比她更早,约八点半就到了,这倒不是她的要求,她对员工几点到工作室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要她们能在下班前把工作完成,可以自行安排什么时候来上班。
不过布兰登太太她们倒是觉得工作室的环境很舒服,反正待在家里也没事干,便早点来上班。
然而今天她九点半到工作室,却现里面还没有人。
“生日快乐!”
忽然间,好几个人影从厨房里冒出来,布兰登太太、伊凡斯、玛丽、老夫人甚至连布兰登太太的大女儿莉莉丝也在,玛丽还捧着一个大蛋糕。
伊莎贝拉这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她的生日啊?
现在回想起来,她穿的时候原主刚满二十岁不久,那么她来到二十世纪已经一年了啊。
伊莎贝拉不是那种会大肆庆祝生日的人,而且原主的生日和她本来的生日不一样,自自然然就把这事给忘了。
她好笑又无奈地看着老夫人和玛丽:“所以你们先前说要去逛市场,原来是偷偷跑来这里了啊?”
“嘿嘿,还好你没有生疑。”玛丽冲她眨眨眼睛,“来许个愿吧。”
伊莎贝拉闭上眼睛,许了个愿望,然后吹灭蜡烛。
她们在工作室里办了个小型的派对。
“布朗特小姐,《Vogue》那边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回复吗?”布兰登太太问。
伊莎贝拉咀嚼蛋糕的动作一顿,咽下去才说:“我会跟他们说我只接受书面访问。”
“为什么不顺势公开身份呢?”伊凡斯不解道,“最近的女权运动不是势头正旺吗?就算公开了身份,外界也不会反感吧?女权主义者说不定还是乐见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