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像舞会这种场合理应是放松玩乐,你一个记者呆在旁边他们玩都玩得不尽兴吧?说不定会被拍下自己不恰当的行为,然后被大造文章——这些报纸佬为了销量什么都能写出来。
加里布沉吟片刻,还是说出真正的想法:“我倒是认为他很有野心。”
时装布会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派对,那么曝光率是相当有限的,品只能被出席的买家看见,小众的活动注定不会引起多少回响,有也只限于在路易斯维尔。
除非他是很有名的设计师,就像保罗·波列,做什么都会引人注目。
他邀请记者的意义无疑是希望借此为自己进行宣传,这也在另一方面反映出他对这次布会的信心——要是他搞垮了,最多被上流社会在圈内取笑取笑,但要是相关的报道流出了,全城甚至是周边城市都会一起看他的笑话。
加里布对这个人越来越好奇了,美国的设计师大多都只满足于自己的圈子里,为当地的贵妇名媛定制礼服便足够他们好好的生活上一辈子,也不是没有人想挤进法国的时尚圈,但是谈何容易?那边的设计师看不起他们,就连在国内声誉那么高的富兰克去到那边都要看别人脸色。
路易斯维尔不缺有钱人,就说伍德女士好了,要是有几个这样的长期客户,希莱尔至少是衣食无忧的,但他偏偏要冒着风险办时装布会,显然他的野心不限于此——他不甘心只当一名地方的设计师。
编辑看他这副不加思索的样子,最终还是妥协了:“既然如此,那就去吧。”
……
向老夫人摊牌后,伊莎贝拉光明正大的在工作室留夜不回去,以节省来回的时间。
在布料送达之前,她和布兰登太太合力把所有礼服的版型都做好了,只要东西一到就可以马上开工。
不得不说布兰登太太是真的有天分,她已经能够在没有伊莎贝拉的帮助下独自为一件礼服打版,进步度之快让人咋舌,按照这样的度,在布会之前完成七套礼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有多余的时间多做一套。
面料商的代理人说东西会在明天上午送达,伊莎贝拉看今天没什么事情,决定回去一趟——她已经有三天没回家了。
回到家还没有进门,玛丽说她有一封信,尼克寄来的,伊莎贝拉即场拆开。
尼克以简洁的文字告诉伊莎贝拉军营的生活是怎么的,还说他很可能会被送上前线。
伊莎贝拉目光一顿,心里隐隐有几分担忧。
到了战争后期,英法的两边的军队都无可避免地出现了疲态,那么作为生军的美国自然成了主力部队。
希望别出什么事情。
她看见玛丽推着一辆自行车,一副要出门的样子,收起信问道:“你要出去吗?”
“嗯,要去市中心买些日用品,家里的快用完了。”
布朗特家的司机已经被辞退了,汽车倒是还在寻找适合的买家,所以玛丽每次去市中心都要骑车。
“这样要骑上大半个小时吧?”伊莎贝拉走向那辆许久没有开过的福特,“我开车载你去。”
玛丽:“?!”
伊莎贝拉打开车门,敏捷的跳上去,坐到驾驶位,看她犹豫不决,又拍拍副驾位:“上来就是了。”
上车后,玛丽紧张得要命,身体绷得一紧一紧的,伊莎贝拉见状,无奈道:“放心,我不会让我们送命的。”
玛丽:“……”这样她更害怕了啊!
伊莎贝拉笑着动了车子,玛丽死命抓住车门,生怕被摔出去,直到伊莎贝拉平稳地开了一段距离后才放松了身体。
在美国开车当然是要驾照的,而伊莎贝拉没有,不过汽车才面世不久,对相关法例的管制不是很严谨,何况罗彻斯特的路上都不见几个人,谁还管你有没有驾照呢。
“小姐真的会开车啊?”玛丽满脸惊奇。
“难道我骗你不成?”伊莎贝拉看着前方的道路,双手稳稳地操纵着方向盘,这副迎刃有余的样子让玛丽忍不住偷偷看她。
老夫人一直不允许伊莎贝拉开车,不然她就天天开去工作室了。
玛丽事无大小都会跟老夫人说,希望这事传到老夫人耳中后会消除她的疑虑,虽然在那之前可能会先把她臭骂一顿就是了。
她们先去了杂货店添置些日用品,再去蔬菜店买点鲜的蔬菜,最后去鞋履店买清洁皮鞋的工具。
买的东西不多,但走着走着一上午就过去了。
伊莎贝拉忽然很想念二十一世纪的便利程度,只要去市一趟,这些东西就能全都买到。
而且杂货店的服务模式和现代的自助式购物很不一样,你要先排队向店员说想买的东西,然后店员就会去拿货品并包装起来,再付款。
如果想省下排队的时间,可以把写好的购物清单快递到杂货店,店员会事先把东西都包装好,之后直接到商店取货付款。
也有的杂货店会提供送货服务,但只限购买大量货品的顾客,布朗特家人少,每次买的数量都不多,自然就不用送货。
开车回去的时候,伊莎贝拉若有所思的问了一句:“你不觉得不方便吗?”
“也不是特别的不方便,大家不都是这样吗?”玛丽不解道。
“如果有一个商店俱备了日用品和鲜食品,然后价格又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