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锦作为沈源最受宠的小孙子,在学堂里也不算陌生,很快就融入了甲班集体中。
现在甲班里只有五个人,年纪最大今年十四,今年已经下过一次场的班云庐、年纪十三个头已经至少一米七出头的赵子刚、今年十二学习最好的陈明,然后就是刚从乙班考上来,才八岁的冯君凌和沈锦自己了。
其中,班云庐和陈明明显是普通农户出身,陈明家世要好一点,起码穿着长袍,班云庐则一身短褐,上面还带着两块补丁,据说已经是最好的衣服了。
而赵子刚性子豪爽直白,据说家里老爹是跑镖的镖头,赵子刚很崇拜老爹也想习武,结果被老爹丢进沈家私塾,就指望儿子以后光宗耀祖。不说文进士,武举也得靠文化啊,总不能让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当将军吧?皇帝老儿又没瞎。
不得不说,赵父还是很有远见的。
而冯君凌,看得出是几人中家世最好的,身上天天衣服不重样,脖子上还挂着金镶玉的项圈,腰间坠着一块蝠纹玉佩,一张脸圆的跟中秋的月饼似的。沈锦和他站在一起,冯君凌明显会更得老一辈的喜爱。
不为别的,看着就皮实,多招老人待见啊!
原本还应该在多几个人的,只是年初的县试一下子让不少人认清了自己,不光甲班,乙班也走了不少,加上丙班准备“毕业”去找活计的,前院空了一半。参加过县试却没出什么成绩的,除了班云庐和陈明,其余都放弃了。
至于赵子刚,人家爹只求儿子能考个秀才就心满意足,回头打算花钱去给儿子在军部找出路,没指望出个神童。赵子刚本身学问就挺拉胯,能进甲班都是老爹花钱和分数擦了个边才能进的,今年根本就没参加。
进入了甲班,每天学的就没有之前那么浅显。沈源在学堂里还是很严肃的,每天讲两篇文章,通读过后讲解自己知道的注释理解,其余就得全靠学生自己悟。下午基本没什么课,得学生自己自觉默背默写,理解文意,晚上功课就是自觉将文章背熟并把文章抄写十遍算是练字和帮助记忆,完不成或者功课潦草的第二天检查后会挨手板,还得把写的不好的地方重抄写,直到先生满意为止。
沈锦是习惯了严谨的作息和学习习惯了,前世他学医如果不够认真,以后害的就是人命,这辈子不认真对不起的就是自己。
可是道理他明白其他人未必想得通,加入甲班才七八天,赵子刚和冯君凌就被揍了至少三回,另外几回还是爷爷沈源看人手还没好了善心没揍,但该罚抄的还是没少罚。
只是几天,就把这两个玩心重的给掰了过来。毕竟老爷子只是年纪大了,真要是打起人来,那手劲,可不比年轻人差。
根据老人家自己闲来时说的,他已经年纪大了,能教书的时候也不多了,打算教完沈锦这一帮就关了私塾,到时候成了婚的全都搬到前院去。沈青也是高兴的答应下来,毕竟老爷子也七十一了,在眼下这时候算是高寿。且多年教书育人,称得上桃李满天下,最出息的学生还有成了举人甚至进士的,每年年礼就不少,这以后都是沈家的人脉,所以老爷子就算是现在退休,把沈锦送去别的学堂也是没问题的。
只可惜,老爷子还是想亲手送小孙子进入县试府试的。为此,沈锦可以说是拼了命,连平日里的社交现在还只维持在见面能打个招呼的地步,其余时间都在学习。
日子过得飞快,好像前几日才刚办完二哥二嫂的婚,眨眼间就翻过了年,到了二月份县试的日子。
第13章
◎县试◎
清水镇是个不太小的镇子,因为处于要道,虽然是个镇子也是自己有自己的衙门。虽说知县大人自己本身功名只到举人,是个补官来的,也还是让清水县的读书郎们不至于需要跑到县城去考县试去。
对于沈锦这样年纪太小的,也算一件好事。
过了年就七岁的沈锦个头突然猛涨一截,刚刚好达到大概一米三四左右,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高的,也还架不住一脸稚气暴露了年龄。小小瘦瘦的白面小童跟一群青年中年甚至白老叟站在一起等待考场开启,任谁都会忍不住看上一眼,心里涌上一股嫉妒。
老爷子本来打算亲自送孙子进考场,谁知前两日起夜时被风吹了着了凉,这两天咳嗽的厉害。沈家儿郎都是孝顺的,争着把老爷子安置在家,好生伺候着,让最壮实有力的沈恪亲自把幼弟送进考场。
北方的二月天还是冷的,但衙役反而检查的越仔细,生怕有人带了小抄进去回头连累自己一家性命。
据说前朝时期考前检查时让读书人把外衣脱了只着内衣等待检查,都有人骂有辱斯文,现如今是寒风瑟瑟时还得光着膀子站在那下饺子似的往水里跳,全身在水里泡个三四分钟全泡湿了才能出来,一个个冻得跟狗似的,不也没人骂了?
还不是皇帝登基之初就砍了一批不服从还意图上万民书控制帝王意志的酸儒才让人听话,政令瞬间通达。
人啊,总是得付出代价之后,才知道学乖。
沈锦年纪小,检查的衙役倒是客气了两分,允许家属凑过来,待沈锦泡完后直接用外套裹上防止着凉。陈氏得知儿子要提早下场早早就准备了加厚的单层棉布衣给儿子,沈锦体质也还算好,进考场也及时,倒是没像别人那样打起喷嚏来。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1t;)
&1t;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