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好容易熬过了一个严冬,这眼看着夏日就要来临了,春祭才拖沓地跟上了季节的脚步。
春祭本是为了春耕祝祷所设立的祭司,据说能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按理说就该踩着寒冬的脚踝承办的,这大昭的头三代君主还得带着全家儿子下地干活以示重视,只恨后代不肖,到了如今,这春祭避讳来避讳去,竟然成了夏初的一场祭祀,与那寒风中冻土上苦耕的黎民百姓已经毫无干系了。
在这个礼法规矩大过天的时代,春祭还如此堂而皇之地错了时节,竟也无人在金銮殿上一头碰死,可见如今的士大夫废拉不堪,不复当年武德充沛。
是日,天朗气清,暖风融融,皇帝皇后皇太后携满朝文武并妻小共襄盛事,连带着厂卫与国子监等机构也一同出动,贵人们慢吞吞地聚集在城北,乍一看不像是春祭,反倒活似出游踏青。
众人依照着尊卑位列按资排辈,其中帝王有上坛祭天的资格,重臣有坛外广场的跪拜,其余人等就没有这种荣耀了,只能待在早已划定的区域,听从指令完成礼仪,争做完美背景板。
至于女眷们,她们也有专属的场合,这是一处由步障和屏风共同组成的安逸小天地,这里的秩序则完全由太后和皇后主持。
这年龄上的两辈人走在一起,竟活似一对姐妹花,一模一样的端庄尊贵。
下头的夫人小姐们垂低眉,一旁的妃嫔宫女端坐肃立,也只有皇后和太后能相对自在地说话。
“好容易过了冬天,眼下是什么花都开了,我培育了许久的春昙已经含苞待放,明儿就送给母后赏玩。”皇后圆脸杏眼,笑起来就格外温和可亲,“也只有春夏交接才能养出最好的花,换了旁的时候,那温室的花总是差了几分意思……今日惠风和畅,真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
太后笑吟吟地听着,听到这儿也低声附和:“是呀,这春夏都是好时候,总有好事生的,那冬日也不坏,又能赏雪又有红梅,只是秋日最讨厌,这一年里要是没有秋天就好了。”
皇后的笑容一滞,她着实没想到这位皇太后能在祝春耕望秋收的祭日里说这话,但她也算习惯了这后宫中的离谱场面,于是很好地克制住了情绪,很自然地换了个话题:“便是圣人们都倡导顺应节气,今日我也准备了应景的小筵,虽然不怎么规矩,但总不能辜负了春光。”
祭祀当然有标配的大宴,这小筵本来只是招待女眷的茶水,但由于祭祀要维持一日,且大宴只是面上光,因此为了体贴女眷,小筵就逐渐展成了挺实在的一顿饭。
而对于后宫这位大娘娘而言,为小筵是她为数不多的权利,很值得重视的。
皇后话音刚落,大宫女就恰到好处地递上了胆子,由一旁的内侍递到太后手中——同后宫中的妃嫔们正相反,服侍在皇太后身边的内侍远远多过宫女。
皇太后接过单子粗略地翻了翻,一眼望去一溜儿的烹花煮草,少有的肉食还是清淡的河鲜,很是让人不起兴致。
自从离开家庙后,兰琴最爱的就是浓油酱赤大鱼大肉,只可惜……只可惜她的餐食,并不归她说了算。
不论是一日三餐还是每天的药膳甜品与温补,一切都归鹿蜀卫的杨督卫管,这位名义上的厂卫实际上还兼任了御医掌院,而且还不是外行领导内行,这督卫本人就是一位医术大家。
皇太后捏着单子,愣愣地出了好久的神,等到她回过神来时,皇后的笑容都已经有些僵硬了,兰琴这才放下单子,温温柔柔地道:“都是好菜,我太期待了。”
于是这后宫中最尊贵的两人便相视一笑,两人早有默契,她们心知肚明,彼此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皇后想要稳定的地位,而太后只念着她的小皇帝。
场面话说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向下交际了,皇后开始动群众,于是周围的气氛稍微热络了一些,不论是谈笑还是颂诗,女眷们的仪态举止都十分地优雅秀美,皇太后望着座下这一幕,只觉得赏心悦目。
兰琴想,是啊,春与夏都是好日子,这时节里有数不清的好事生,哪怕是冬日呢,也有叫人快乐的时候。
在暮春的辉光里,她头一回见到了大姐姐,从此再不必惶恐与畏惧,她又在初夏的黄昏中送别了十里红妆,最尊贵的大姐姐母仪天下……
还有那一年的早春,她应先皇的诏书入宫,见到了大姐姐的独子,当时的陛下那么小,却已经有了昂藏之态。
盛夏……啊,盛夏也很好,宣儿就是在蝉鸣声里上京的,他是大哥哥的孩子,却有着与大姐姐相似的神情,这样堂皇光明的人,却想要保护她呢……
到了冬日呢,她的眼前仿佛又浮现起那一幕,宣儿从雪地里捡起霜雪打落的梅枝,他走过的雪地不会留下脚印,永远都是那干净洁白的模样。
多么美,多么好,永远都是一样的明媚鲜妍,一般的喜悦欢欣……
不像秋天,她人生中所度过的所有秋天,从来没生过一件好事,有的只是无尽的噩耗。
戚忍冬站在他那所谓的同学之间,望着不远处的平缓山丘,有些走神了。
在辽东以北是见不到这样秀气的景致的,这小小一枚山坡柔和地隆起,簪花戴草,芬芳扑鼻,这妙龄少女也不过如此。
戚忍冬正在心中赞叹,又听到身边的同学们已经开始纷纷地诵起诗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小山坡作为景色描写的客体,诗词内容大同小异,但不论是豪情壮志还是春光正好,都得夸一夸这山——这山,巍峨雄浑。
戚忍冬:?
一位同学正文绰绰地掉着书袋,见戚忍冬望向他,便十分矜持地道:“戚兄,如此好风光,你不赋诗吗?”
其余的学生便接二连三地应和,说什么“这山如此威武”,“北地应有许多”……
戚忍冬只觉得可笑,这群认为他纨绔的同学们竟然也懂得趋炎附势,只可惜这种讨好格外别扭,似乎他们在等着他上赶着结交。
戚忍冬含笑道:“你说的不对,北地大约没有这样的山。”
“这么矮小,在北地可不算做‘山’啊。”
众人尴尬地沉默了一瞬,紧接着,又有人试图转移话题:“戚兄,昨夜你的房间彻夜亮灯,这样熬夜苦读——”
戚忍冬:“对,我研究了一晚上《昙花传》”。
众人:“……”
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有辱斯文!这书不是违禁品吗,怎么还有得买——”
戚忍冬能听不到这小话?他接着笑道:“当然是卿卿一笔一划抄给我的了,这怎能不贴身珍藏呢。”
众人便接二连三地“有辱斯文”起来,戚忍冬只觉无趣,在这时候举办“春祭”就是个笑话,前有清明后有上巳,这春祭仿佛一个放假踏青的借口……
也可就在此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宫侍的簇拥下前来,他身上穿着宦官的制服,笑得慈眉善目:“戚公子,陛下召见你。”
戚忍冬一眼就认出这老太监是皇帝最信任的宫侍王忠,他对召见早有预料,于是正了正衣冠,不卑不亢地随着老人离开,他从国子监那能看见山野的广场离开,跨过层层门槛,直抵高耸的建筑物内,这从外至内的一路就仿佛某种权利阶层的体现,即便是内心看不大起京畿的戚忍冬,也有那么几分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