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不是仅仅灌输书本知识,更不是只展示友好和睦的一面,而是要直面现实世界的多面性。
找员工又不是交朋友,不求应聘者的品格正直无瑕,只要知错能改,在可控制区域内就行。
最主要的必要条件,来人有能力却不迂腐守旧,从思想上要敢于挑战与反抗陈规。
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却很难得。
之前的十二位面试者,或因专业能力不足,更因思想上无法摆脱旧式烙印而被筛除了。
当下,布兰度直接认同了班纳特先生对于连的赞扬,没有流露出一丝质疑。
“索雷尔先生,从阅览您的简历到听了父亲对您的肯定,我认为您在语言与神学上的学识是毋庸置疑的。”
敢这样说,因为班纳特先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他懂拉丁文也懂神学。
以其标准去评判家教的学识,不一定能选出惊世之才,但足以选出符合时下标准的合格老师。
班纳特先生立即眉开眼笑,被布兰度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眼光,这感觉真好!
他也没昏了头,对招聘于连可能引发的反应有了一番考量。主要是对凯瑟琳、莉迪亚的影响,她们看人就肤浅地看脸。
怪谁?
班纳特先生没有把责任推给妻子,觉得这两个女儿是随了自己年轻时的毛病。当年会娶这位妻子,就是因为年轻时她非常漂亮。
等到婚后几年,他才后悔当初结婚太冲动,对妻子的性情不够满意。后悔没用,只能有一天算一天安稳地过日子。
他付出了婚姻生活不够美满的代价,而女儿们应该还来得及纠正。这事需要对症下药,于连或许是一个契机?
至于另外三位年纪偏大的女儿,会不会对俊美家教产生好感?
班纳特先生经历了四女儿长达十四年的痴傻症后,对很多事都想开了。
谁在年轻时没一些朦胧的情愫。
在保护好自身的前提下,不弄出私奔之类影响家族其他人的丑闻,感情合则来,不合就散,再开始新一段。
于连反倒神经紧绷起来,不认为能够如此容易就通过面试。
三百英镑的年薪,约合七八千法郎,这样的高薪工作岂能轻易获得。
布兰度却真的轻描淡写地略过了专业能力考察的部分。
“既然父亲认可了您的专业学识,我不再赘述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随意聊些别的。”
专业技能过关,只需问一问思想倾向了。
后者却会被故意隐藏起来,谁让这是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
布兰度一点也不严肃,而似闲谈家常,语气轻松地说:
“我希望能请到一位爱好相近的家庭教师,让学习气氛轻松些。索雷尔先生,能说说您最喜欢的书籍是哪一本吗?说不定我们能有相似的阅读偏好。”
于连正要给出标准答案《圣经》,他能将此书倒背如流。
结合招聘启事上的授课内容以及自己的神学院学历背景,这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
布兰度不疾不徐地补充:“上帝保佑,您不会回答《圣经》。仁慈的主一定明白我不是在质疑经典,谁不喜欢《圣经》呢?我问的是除此之外,您喜欢什么书?”
于连准备好的回答被堵在嗓子眼。
因为被噎住了而难受,更因被预判了回答,令他觉得像被揭开了一层面具。
现在该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随心所欲地说一本书吗?
或是从提问者的角度思考,什么书籍最合布兰度的心意能让自己通过面试?
于连原本对这份工作没有势在必得的渴望,眼下却被激出了胜负欲,想要被认可被聘用。
第一次见面,他很难从布兰度的言谈举止中判断出此人的喜好。
与从前见过的那些人不同,布兰度没有高人一等的傲然,也不见与光同尘的随和,更不是装模作样的绅士。
于连没有去过伦敦,但道听途说了许多雾都传闻。布兰度就像是伦敦之雾,令人无从窥探真实面貌。
猜不透对方的喜好,只能赌一把。这就说出了一个不确定适合与否的回答。“我喜欢的书籍是……”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