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群最末尾的他缓缓走上前来。
江玉环视四周说:“宣大人方才的话的确有道理。”
宣文力不由自得一笑。
然而他还没开心几秒,江玉的话风便随之一转。
一身晴蓝的年轻侍中,缓缓转身看向天子:“但是陛下今日也有见到,辰江两岸大多都是这样的沼泽地。可供圩田的湖泊才是少数……湖总有围满的时候,那个时候百姓又该如何?”
沼泽上忽然静了下来。
江玉的问题重重地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间。
宣文力不由一愣。
此刻,应长川也将视线落在了江玉的身上:“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回禀陛下,”江玉笑了一下,轻声说,“的确有一个。”
他的语气格外轻缓。
如溪水一般从应长川的耳边流淌过去。
江玉虽还没有说自己的方法是什么,但应长川仍不由一顿,自下船起便盘踞在心头的烦闷,忽于此刻消散了几分。
“何法?”
“开塘排水,再人工开辟河渠,”江玉一边说,一边无意识地用脚尖点了点一旁的水面,“疏导田沼中的水,流向河渠与湖泊。等这些地逐渐干后,便可将这里的大片沼泽地,改成为有排水体系的传统农田。*”
后世辰江平原上的大片沼泽地,就是这样慢慢变成万亩良田的。
而闻名于天下的“小桥流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也离不开人工开辟的一条条河渠。
“人工开辟河渠……”应长川不由轻将这几个字念了一遍。
江玉说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这个时代暂未有人如此做过。
担心引起误解,江玉赶忙补充道:
“不是怡河那种大工程,我说的河渠最窄挖一尺就够!百姓可自行开挖。仔细算算,或许比开圩田还要方便。”
“……我知道了!”听到这里,一道南巡的都水使者童海霖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江大人的意思是疏积排涝!当年大禹治水用的便是此法!”
一贯喜欢装鹌鹑的他,难得兴奋起来,并第一个站到了江玉这边。
童海霖躬身行礼:“陛下,臣以为江大人说的方法可行!”
大周朝臣大部分是北地贵族出身。
“水田”完完全全生在了他们的知识盲区。
直到童海霖扯出先圣,众人终于恍然大悟,并跟着一道分析起了可行性。
只剩下太守宣文力一人愣在此处百般纠结。
江玉的说法,似乎是有点道理。
但是身为长辈且官位远远高过对方的他,无论如何也不愿立刻放弃自己的提议。
浅浅的水沼中,荡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江玉忍不住眨着眼睛,无比期待地看向应长川。
不知何时,天子紧蹙的眉已舒展开来。
他笑着看向一脸亢奋的童海霖:“那便先由爱卿率人于此尝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