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卫太子就是太过内秀,脾气过于温和才会遭遇这样的祸事。要是学他祖父三分暴脾气,能报仇就不过夜,没准就没巫蛊之祸了。有句话怎么说的?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若得罪小人,千万弄死他。”
汉景帝:……说我孙子,干啥总说我!还是太子的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挨揍。
说邓通那段,汉文帝还真想打儿子,但天幕这么说怎么都是他没道理,打儿子就有点不占理了。且根据天幕所言儿子、孙子都干的不错,即便孙子晚年糊涂也有后人来个中兴,他也不可能为了邓通废太子啊。
“比如那江充,在驰道事件时,太子就不该去求什么情,直接一剑杀了,不给对方踩着你扬名的机会。驰道是说给皇帝走的,但伺候皇帝的人能走,江充能走,馆陶长公主被阻止前也能走,就证明走驰道这件事是不太合乎规矩,但并不触犯法律。”
“杀了江充也不难解释,就说我急着见我爹呗!太子走驰道或许有错,但皇帝的儿子走驰道赶去问候父亲,谁能说有错?”
为了迎合天幕,前些日子,刘彻也下了圣旨,放宽了使用驰道和管道的身份限制,以提高利用率。因为现在他是允许王公大臣走驰道的天子,无法共情那个会褒扬江充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晚年武帝。这会儿听到江充抓着太子派来见他的使者走驰道的事情不放,对江充自是不满。
“当然这是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生活在父权社会下的卫太子正常情况下不会行这种在古人认知中比较出格的行为。即便是一言不合就敢打死王太子得大汉棋圣汉景帝,要杀父亲的男宠也要等他爹死后才能动手。”
汉景帝:在主播这里,黑历史是真的过不去啊!
“比如《红楼梦》中,贾家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面对贾母身边的奴才也必须礼让三分,因为在封建社会,长辈身边奴才代表的是长辈的脸面,虽然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上位者喜欢把脸面寄在属下或者奴才身上。”
“敢这么干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被逼急了就想杀掉自己的老师,但我们都知道李承乾这么干时多多少少有点疯了,不是正常精神状态下的选择。”
长孙皇后心下一痛,承乾是她和陛下的长子,自幼聪慧。为太子两年多,不仅没有过错,还表现的很优秀。若非天幕揭秘,她如何能够想到这个优秀的长子最后竟然走歪了路。可想一想历史上那些少年优秀,甚至很有贤名的太子,没有成功登上皇位的可不少,可见太子并不那么容易做。
“阿娘!”发现了母亲的目光,李承乾道,“阿娘不必担心承乾!”
皇家子弟原就早熟,何况李承乾这样生于战乱,又早早立为太子的皇长子。对于阿宋主播只是讲了一段不长的日子,可李承乾却已经听着天幕过了两年多。对于天幕所言也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能懂六七分。
或许李承乾没有卫太子的童年那么幸福,可相较于天幕所怜悯的那些百姓却依然很是幸福了。天幕让它的听众接触到了许多新奇的信息不止让他们学到了新知识,也打开了他们的眼界,李承乾就是被打开了眼界的孩子。
李承乾本就是极聪慧的孩子,一旦眼界被打开了,思想也会随之转变。加上现下兄弟年幼,母亲尚在,父亲并未明显偏袒李泰。且许是朱家将宗室当猪养的事情刺激到了李世民,李世民教导太子严厉,却也没有放松对其他皇子的管教。
作为太子又是长子,只是比其他弟弟多一部分功课,李承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慢慢开始懂事,听了那么久的天幕,他也开始意识到一件事,他是太子,却未必是未来的皇帝。
“承乾会努力达到阿耶的期许,若是做不到,大唐也还有弟弟担起责任。”李承乾认真道。
年岁尚小的太子,尚未被权利所掌控,成为权利的奴仆。加上天幕一直在反复提醒皇帝这两个字不是简单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责任。这话成年人或许不以为然,可像李承乾这样半大的孩子却能听进去。
通过天幕知道了百姓的苦,又认识到了皇帝和储君需要担起的责任。对权利尚没有太多眷恋的小太子眼下对于储君之位所想就是:若可以,就努力做好太子以及将来去坐那个位置;若是没有本事,那就学那东海王辞去太子之位做个普通闲王。
“说完卫太子,那么我们再说与卫子夫息息相关的卫家。”
“在抽卡游戏中,我们常以SSR和SR来定义游戏人物的能力。如果把历史人物分为普通没有留下名字、青史留名、才能出众青史留名以及稀有出众青史留名四个等级的话,SR和SSR就是后两种。”
“用这个标准来定义皇帝,SSR至少也要是龙凤猪、汉高祖这个级别吧!而卫子夫这要么不出卡,出卡必然是SSR,最差也是SR。”
“那么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凭借普通人最讨厌的裙带关系出现在历史上,为什么卫家能够在外戚这个群体中一枝独秀,得到后世之人的喜爱。以及讴者出身的皇后卫子夫凭什么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拥有最豪华嫁妆的皇后。”
“在古代外戚素来是被文人轻视的存在,司马公在写《佞幸列传》时为了与韩嫣、李广利之流对比,以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结尾。”
“我想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卫青和霍去病因外戚身份得到重用,却能凭借自身能力功绩取得功名,比前面那一群不知所谓的佞幸强多了。但就因为太史公这一句,后世许多文人尤其是宋明清文人为了贬低卫霍,就常掐头去尾说卫青和霍去病被太史公列入了佞幸传。”
“裙带关系确实容易为人所厌恶,但不要忘记卫霍所在时代。在科举制度诞生前,施行的是举荐制度,这种制度在最初确有其积极意义,但很快为世家、豪族掌控,因此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有诗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科举制度又是何意?”秦始皇思索道。
“秦汉背景下,寒门是非常稀缺的存在。皇帝想要绕过世家、豪强提拔人才非常困难,从外戚中选人则是最佳途径。外戚大多知根知底,与世家不是一块铁板,用外戚可以平衡世家在朝堂的力量,防止皇帝被架空,这才是汉代皇帝热衷于从外戚挑人的根本原因。”
对于主播之言,大多数汉朝皇帝表示同意。察举制中不乏世家举荐自己人,世家既然能举荐自己家的傻儿子,凭什么天子不能从自己的亲戚中提拔人才。
“在我看来,从外戚选人和由世家及地方豪强掌控的察举制度选人上来并没有区别,都是主观选拔为主。差别仅是所选是皇帝的亲戚还是世家、豪强之人罢了。但不管是外戚还是察举,得到了官职,要做出成绩却要凭借真本事。”
“而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绩,关键是他对当时的社会所起是正面还是负面作用,他对华夏民族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这些与他的出身却没有关系。一个人对华夏民族有促进作用,不管他是宦官还是外戚我们都会褒扬;一个人若对民族是拖后腿的存在即便他是饱读诗书三元及第当得官又有屁用!”
“为什么在说卫家之前,我要说这些呢?卫家因外戚身份,在封建社会文人之中不乏恶言,甚至卫子夫因为歌女出身也免不得被诟病。可哪有怎么样呢?不管是卫子夫还是卫青、霍去病,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能够从最低微的奴隶成为皇后、成为神将,固然有汉武帝慧眼识英雄,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的才华能力。”
“若卫子夫是戚夫人那样的笨蛋美人,即便她是太子的生母,卫青的姐姐也不能在色衰爱弛后被薄情的皇帝所礼遇。若卫青是李广利的那样的蠢材,汉武帝再看重,也不可能被誉为军神。”
“说卫子夫和卫家,必说卫霍。卫即卫青,卫青的身世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详述。现在我们就详说一下奴隶出身,以外戚身份走到汉武帝面前的卫青凭什么位列八大军神,被称为SSR级神将。”
“汉武帝刘彻少年继位,是个非常有进取心的帝王。这个年轻的帝王登基之初就露出了远大的志向,不愿意延续四代君主的和亲政策,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想要积极进取。然因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少年君主必须‘奏事东宫’。”
“太皇太后信奉黄老无为而治,并不愿与匈奴开战。当然年轻的皇帝却也不愿意空等,不能与匈奴开战,他也派了张骞出使西域,并且两次出兵闽越且不战而胜。这两次战役在汉武帝一生的功绩中不值一提,却坚定了年轻的皇帝征伐四方的意志。”
“期间,皇帝特意派严助向反对出兵的淮南王刘安传达了一道旨意‘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即大汉是天下万国的宗主,具有征伐四方、扶危平乱的使命,表示自己对外征伐的合法性。这道旨意就仿佛一道宣誓,奠定了汉武帝武功盖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