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众人虽然都很惊叹于林也的创意,但他们还是依旧感觉到当中很多人物的行为习惯有点不像是华国人,比如朋友间还互相行什么吻面礼,明显就是外邦人那一套。
这让陈道名、王志闻等人演绎起来的时候有些别扭。
不过大家也理解,毕竟林也是在意呆利长大,对角色刻画会不自觉套入意呆利人的形象也正常。
虽然意呆利外号欧洲小华国,但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这点林也也考虑到了,倒是没有特别的意见。
除了这些之外,众人对其中的几段情节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为什么林也很是突兀的插进这些。
比如:
手机竟然有锁屏密码?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手机能照片他们倒是理解,毕竟今年彩信已经出来了,但是手机竟然还能视频?
还有手机叫车、嘀嘀出行都是个什么玩意儿?
咋了,这电影还是个科幻片?
以上种种都让众人有些奇怪。
林也只能解释这是他对未来手机和科技展的一点小小的展望,算是一些小彩蛋,万一以后真实现了,那这部电影不就有意思了么。
对于林也这样的恶趣味,陈道名等人虽然奇怪,但也表示理解。
很多导演都喜欢在自己的电影里夹杂自己的私货,不喧宾夺主就行。
再加上结尾还来了手平行宇宙的概念,科幻片就科幻片吧,他们也就不再坚持。
。。。。。。
时间一晃来到十二月初,夜
林也坐在自家别墅的庭院中,抬头仰望着隐约可见的星空,一动不动。
屋内,剧组工作人员搬运着设备,摄影、灯光、录音各自将自己的设备开箱摆放到前期筹备时指定的位置,几个演员也坐在那开始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已经步入冬季的帝都,夜晚的温度让人开始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林也深深地吸了口气,冰凉地空气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
站起身走向屋内。
咱的第一部电影,终于要开拍了!
林也虽然前世没接触导演这个行当,但是怎么说也是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再加上在学校这两个月的课也不是白上的。
当然知道电影拍摄必须按照走位、打光、排练、微调、拍摄五个标准的流程步骤进行。
如果随意改动流程,将会极大地影响电影的拍摄效率。
不过第一场戏在走位上面倒是没有什么要求,因为第一场戏林也选择的就是七个人坐在那聊天。
因为这段戏份对话非常多,且大部分都是人物面部的正反打镜头,所以林也跟摄影沟通了下,在桌子周围铺排轨道,摄影师是个青影厂的老师傅了,一看就明白林也的意思。
即保持摄像机一直保持缓慢的平移,尽量避免让镜头保持绝对的静止的定镜,这样呈现的效果就让观众视觉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流动,会有一种舒适感。
简单的来说,就是看起来不累,不晃眼。
《让子弹飞》里三影帝鸿门宴飙戏有一段也是这么个拍摄手法。
呸呸呸!
不吉利不吉利,什么《让子弹飞》。
他林也可不想8分钟的戏就烧了十万尺胶片。
与摄影师沟通完后,这位老师傅就自己去找灯光组沟通开始布光。
一般而言电影布光非常复杂,需要测光表侧光亮度,但这部电影大部分的戏份都是在房间内,以及这张桌子上进行,对布光的要求也没那么大。
半小时功夫布光和摄影这边就沟通完毕,录音组那边已经给演员安装无线话筒,林也看到于飞鸿对自己比了个可爱的加油手势笑了起来。
这几天剧本围读,林也当然没忘了晚上给于飞鸿补补课。
经过几天讲戏,以及在林也的不断入股下,于飞鸿浑身上下还真有点像处于新婚蜜月期的小娇妻。
剧组都是专业人士就是这么省心,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很顺畅丝滑,反正目前为止准备工作大家都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当然,也有可能今天第一天,谢小晶过来给自己站台的原因有关。
绝对和林也别墅外站了好几个黑衣彪形大汉没半毛钱关系。
等演员们妆容、设备都安装完毕,林也就在桌边对着各位演员进行排练指导,告诉他们,接下来自己希望他们呈现出来的情绪、眼神、表情、语气。
他又不是墨镜王,放个音乐让他们自己悟。
几个演员经验丰富,不说陈道名和王志闻这会儿已经晋升老戏骨级别,其他人也都是实打实科班毕业经过市场检验的。
林也主要还是和左晓青还有范明两人在聊怎么表现出他想要的效果。
相对于其他人,这两人一个有点太嫩,一个话剧和情景剧演多了,风格都有点不搭。
不过让林也比较惊讶的是,左晓青排练展现出来的效果很好,仿佛她就是李伊本人。
连一旁的陈道名都有点惊讶,还略带关心的提醒她作为科班生,尽量少用体验派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