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是他啊,朕记得他。”
“公孙瓒勇武,可平定贼人。”
正在灵帝思索的时候,下边袁隗开口了:“陛下,太常伯安公任幽州刺史期间,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诸族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伯安公的功德,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可用太常公安抚叛贼,必能使叛贼离心背德。”袁隗举荐了刘虞前去。
刘虞是個随性和气的人,看了眼袁隗没有言语。
“甚善,先命中郎将公孙瓒带兵平叛,朕尚不能离开宗正卿。”灵帝说着。
随后几名官员又向灵帝奏了些事务,灵帝也不甚关心,都是说交于有关部门处理,糊弄了一会,朝会散去,大臣退朝回去。&1t;divid=o39;gc1o39;nett1o39;>&1t;scripttype=o39;textjavascripto39;>try{ggauto();}catch(ex){}&1t;script>
刘备留下等着众人离开跟着常侍前去后殿,此时灵帝随意地仰在榻上,看见刘备来了之后坐了起来。
“陛下。”
“刘卿,朕诏你来是想和你谈谈心,坐。”灵帝一指一旁的侍座。
“刘卿,汝乃是孝景帝一脉,朕亦出自孝景帝一脉,光武帝之后,章帝玄孙。”灵帝说着自己的宗族,“先皇桓帝崩,朕于建宁元年即位,卿当知朕非先皇之子,朕乃解渎亭侯之子,袭父亭侯之爵,生长于河间国,因先皇帝无后,机缘巧合下立朕为帝。”
刘备点点头,这些他也是略知的,汉桓帝刘志驾崩,由于他患有先天性生殖机能紊乱症,通俗的话说是“阳萎”,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皇位继承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皇后窦妙临朝问政,与其父窦武等商议,经过一番密谋,最终选择了刘宏继承大统。窦妙派侍御史刘儵守光禄大夫、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消息传到刘宏的耳朵里时,他简直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东汉的官制是按“侯、王、亲王、太子、皇帝”这个顺序逐级而上的,摒除最无可能的平民不论,侯爵是最为少有希望成为皇帝的,除了造反几乎无望,像光武帝那般推翻新莽政权复汉。东汉的侯爵又分为三等:一是县侯,二是乡侯,三是亭侯,而刘宏呢,就是一个小小的亭侯,解渎亭侯。
因而,刘宏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当皇帝。运气啊,真是运气!刘宏的运气确实算是天下独一档,刘姓诸侯多的数不清,不知道怎么天降大运掉到了刘宏的头上,平白无故的天上掉下了皇位坐。
叫谁也不敢这么想,电视都不敢这么演的,但事实就是这么生的,人比人气死人。不过转念一想,刘宏当上皇帝不还是三十多岁就死了,这皇帝要是这么折寿,那不当也罢。
真是因果难料,刘宏要是不当皇帝,做他的小小亭侯,说不定一生衣食富足直到六七十,而当上皇帝,尽管享受了全天下最高的待遇,那不还是三十就无了。
“卿入仕之前可有世袭爵位?”
“臣祖上因酌金失侯,未再世袭爵位,至先父仅为县吏。”
“即是这般,朕祖上因推恩令以来也爵位层层削减,自光武皇帝后才重获爵位,传至朕时仅为一亭侯。”
十一岁的亭侯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洛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
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
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
九月七日,窦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宦官们与皇帝的乳母赵娆一起,蒙骗年幼的灵帝,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
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于是,灵帝在同一天封曹节、王甫等十七个宦官为侯,将东汉宦官的权力推上了巅峰。
这是一个让宦官扬眉吐气的时代,汉灵帝本人对宦官的极度宠信,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当权的时代很快就到来了。
这些自幼就被阉割,进入深宫之中的大小黄门,骤然见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一个个不由得丑态百出,“捞”心大动,靠着不断地敲诈勒索和他人的“孝敬”,几年之间,一个个都盖起了高楼大厦,走马斗犬,乐趣盎然。
而从亭侯成为皇帝的刘宏呢,也不是什么明君,不知道窦妙和窦武相中刘宏什么了,当上皇帝的刘宏做出一系列前所未闻的荒唐事,刘宏似乎也无福消受这泼天气运,早早的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