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生变
囤兵的事情好不容易定下,苏黎悄悄派出去接恰那批道长的人也已出,一切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但俗话说的话,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往往你计划好的事情它就是不会轻易的按安排走。
一直以来,苏黎都深知明军的强大与军备的完善对于同时期的帝国都是碾压的存在,所以她从来没有在计划中设想过被侵略,毕竟苏黎不认为在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会有人敢来撩虎须。
事情也的确如此,大明展至今,除了倭患,再没有任何帝国敢来犯。
但事有万一,别的帝国不敢打大明,是因为他们都是统一的帝国,上面的君主能管的住下面的人,所以双方才能井水不犯河水。
可一旦帝国分裂,没有统一的话事人,那情况可就复杂了。
因为这些小势力别的不说,就一个胆子大,只要有利可图,谁都敢惹,就是突出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
又因为这些小势力太过分散,一时间出了事也让人不好查,才导致他们越嚣张。
占据着丝绸之路,这些小势力沿路几乎把每一个过路的西域商人扒了个遍,不少还直接撕票,惹得西方各国的6上贸易尽乎断绝,商人们人人对6上贸易谈之色变。
反倒是英、荷、西三国靠着完善的海军得以继续海上贸易。
但6上贸易断绝影响的可不只是西方,大明也不好受,整个新沙的经济可都靠这些西方商人啊!
见势不对,一直以来只要等在原地就能赚钱的商人们慌了,虽然不知道西方怎么回事,但从之前的采购来看,在西方,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是绝对的紧俏货,既然不缺人买,那就干脆他们自己送,顶多比以前累一点,总比停摆强啊!
这铺子可是租的朝廷的,手底下还养着千儿八百号人呢,这停一天得亏多少钱呐!
边境商人们急忙凑在一起成立了一个远行商会,将手下的人手各自分摊出一部分,凑了支一千人的商队准备试试水,又向边关打了招呼要了通行帖,找铁匠铺锻了一千把精钢刀,并五百副皮甲,本来边城的宣政使是不同意让他们做皮甲的,这是因为历朝历代朝廷都有下禁令,严禁民间私铸铠甲(皮甲也算),查到的要杀头。
此外还有严禁民间私造弩箭,注意了,这里是指弩,而不是普通的弓箭,他们在古代的差距,相当于现在的枪和弹弓了。
因为弩的使用条件不像弓,单人使用时,新手可以用弩行凶,但弓却不行,没练过的用弓箭射出去了也根本上不了靶,一击致命太难了。
更何况古代的弓,小了射不远,大了一般人又拉不动,可想而知有多鸡肋,除了朝廷,谁又养的起成批的弓箭手?
还有甲胄也是一样的,不怕你造反,就怕你装备精良的造反。
普通的农民起义,放古代一波箭雨就差不多了,但一旦他们都穿了甲胄……
乱拳还能打死老师傅,双方防御差不多时就只有肉搏了,那对朝廷来讲,成本就太高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只禁甲胄与弩的原因,这也是古人的智慧体现啊。
宣政使的顾虑商人们也都心知肚明,毕竟他们这支商队之前已经高调的锻了一千柄钢刀,再造一千副皮甲,换谁都要心里咯噔一下。
你想干嘛?
你小子整一千人出来就算了,你这又锻刀又造甲的,你居心何为??!
但商人们也苦逼哇,这一千人可都是签了契书在商局备案过的,死一个就要供养他的亲人(有成婚者只需供养其妻子子女,无成婚的则要供养他的父母与未成婚的兄弟姐妹)十年不低于他现有工资待遇的钱货。
可以说这一千人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千人了,这可都是钱啊!!!
死一个都要让这些商人们午夜梦回心痛的无以复加。
他们不是没想过让没签契书的工人去,但商局严禁商人故意雇佣临时工从事危险工作,查抄力度很大,且抓到一个就是杀一儆百绝不手软,如此强硬下,商人们又突然觉得这些意外补偿都不是事了。
在他们眼中,他们的命肯定是比这些工人要精贵些的,能花钱解决的就不是大问题,能接受能接受,他们还能接受的。
呜呜呜…………可是还是好心痛怎么办?商人们暗暗咬手帕,生怕哭出声来被商局上门查账。
商局统筹人林钰对此淡笑不语。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除了海贸大明有主动下海经商而6贸却基本为零的原因了。
如果海贸的危险性是赌博,那么6贸就是梭哈,突出一个一把有一把无。
朝廷商部为了鼓励海贸甚至还重启了市舶司,且每一支般队都能得到两支海军小队的护航,之前海贸的危险是公认的,但在护航策出台后,海贸可以说是稳赚不赔了。
而6贸呢?
不好意思,朝廷扩张,6军吃紧,也不方便这么私用呢。
在商人们的围追堵截,一哭二闹三上吊下,边城宣政使这才不得不勉强给了他们一个许可证明,但一千副就不用想了,宣政使直接对半砍,给了五百副,至于这么做会让这支商队的安全性大减的情况,宣政使只能表示:
还是以乌纱帽为先吧。
就这么着,这支商队总算是磕磕绊绊的上路了。
满载着一百五十车货物,浩浩荡荡的开始了大明第一次主动外贸。
城门口,商人们挥舞着小手帕送别商队,一时激动过度还喜极而泣了,只希望这一趟能有个好结果吧。
“一定要平安回来啊……”他的大半身家可都压在这一趟了。
要是亏了,他当真要先行一步了。。。
阳光下,商队的影子越拉越长,只是不知等待在前方的是福还是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