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后,贡院大门才再次开启,一众应考者浑浑噩噩的走了出来,观其形态,总觉得脑子和魂儿总有一个落在了贡院里。
待考生们散去,贡院士兵才上前重新封上了贡院,等待三年后再开启。
今年的阅卷交给了文阁,为了赶进度,文阁灯火通明,加班了一个通宵,才终于是赶制出了录取榜单。
第二天,唱榜结束后,此次录取者才有资格再参加明日的殿试。
对于这次恩科,苏黎还是很重视的,还专门派了王振去监考,尤其是在知道这次恩科女子参考数竟有三分之一后,更是对明天的殿试期待起来了。
也许,明天她将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翌日,奉天广场上,殿试开始了。
虽然流程还是旧的那一套,但是现场所有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同以往了。
学子们统一穿着学子方巾广袖袍,工整的列坐入席,铺纸、研墨、提笔,一切井然有序。
相较于上一次的恩科,这一批的学子在胆量与气魄上都要高上不少。
这种大国强盛才能孕育出的民族自信,在这一代,就拥有了。
而这,只过了九年。
苏黎满意的看了一圈,便起身走下玉阶,“走,去看看我大明的未来!”
身后王振紧忙跟上,刚走进广场,苏黎便止住了周围侍卫的行礼,自己慢悠悠的踱步逛了起来。
随着苏黎的行走,明黄的衣袂从学子座位前淡淡扫过,苏黎仔细观察着学子们的情绪变化,有紧张、有无措还有假装看不见的,众生百态,也是有趣。
今日的殿试只考一道策题,题为变法。
没有任何提示,就是问变法,但是越简单的题越难,学子们一时间有些踌躇,毕竟变法简单,但变的什么法却难,搞不好就是偏题,要言之有物就必须要学子们写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这便是第一步的人才分辨了,简单粗暴。
苏黎逛了一圈后便回到了高台上坐下,表面上仍旧是云淡风轻,但其实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下午,直至钟响收卷,苏黎才起身离开广场,将收尾工作交给了大臣们。
晚上,最优十卷便摆上了苏黎的书案。
苏黎很直接,始终不忘录取女子之心,在前十中唯五的女学子中,朱批了李清华为榜眼,林月为探花,张德为状元。
对于前十能冲进五个女学子,苏黎还是很惊讶的,毕竟大明女子正式上学也才几年时间,就能拿出这么漂亮的答卷,当真是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名次已定,剩下的事便不归她管了。
第二天,皇榜张贴,传胪在奉天殿前举行。
苏黎再次盛装出席,顺便看看这些新出炉的臣子们认认脸,免得她以后认不出来。
另外,因为翰林院的改制,这次录入的进士将全部调往南部上任,从地方副官与主官做起,填补南部省份的职位空缺。
毕竟南部官员因为缺人已经一人干多人事了,无数上疏请朝廷增派官员的奏折都装满了三个筐了,可以想象他们有多水深火热。
希望这一批能解南部的燃眉之急吧。
奉天殿上,苏黎稳坐于丹陛之上,看着殿内的众学子,笑着鼓励道:“今日乃尔等大喜之日,今日起,你们便是我大明的未来肱骨,还望尔等能不忘初心,长忆赤子。”
“臣等必谨记陛下教诲。”
听着这些年轻学子的回话,无论未来会不会变,至少在这一刻,苏黎是欣慰的。
毕竟这世上从没有长青树,人总是会变的,所以家族要兴旺才需要立规矩,社会要平稳才需要分长幼,国家要强盛才需要立法律,明典刑法,才能让树不轻易分叉,树,才不会倒。
古往今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众对朝廷的想法其实并不重要,无论他们爱不爱国,只要朝廷干实事,讲展,那国家是不会出问题的。
相反,如果朝廷开始抽风不办事了,那么无论民众有多爱国,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动乱将生。
归根究底,就是拿多大碗吃多少饭的事,人,总要对的起良心,对的起自己该负的责任。
可惜,盛世下消弥的最快的,就是良心和责任。
这种时候,苏黎就是大明最后的保障,因为皇帝的权力可以快的处理很多事。
这是人权社会办不到的,毕竟,人权社会犯人越来越难死了。
清理起蛀虫来自然不如苏黎快干净。
毕竟,苏黎可是信奉除恶务净的人,法不责众对她完全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