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懵的苏黎,在一阵左思右想后,仍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心绪不宁的苏黎连第二天教学时都忘了怒了,一场教学如囫囵吞枣般结束。
让每天都会接受咆哮洗礼的学员们略感不适。
大概这就是欠吧。
朝堂上,群臣喜提一把灰烬,这不仅仅是一把灰烬,更是他们心如死灰的表现。
而群臣中只有少数显得平静,没有任何言语。
教育司侍郎钟山则是心中暗叹:陛下欲行之事,从不畏阻,妄想以群情碍之,还是天真了。
果然,苏黎仍然继续了她的改革,对教育下了重手。
文学上,废除理学、八股取士,重新编写儒家经典,去掉宋朝时加注的禁锢思想。
政治上,取消儒家独尊,重启百家,但学术上以法、墨、农、儒、史五家为主。
教育上,提升数学地位,将数学纳入考试必考项目,与文学等重,并加设武课,不要学术白斩鸡,而是更注重文武双全。
各地旧王府改建为大学,供天下学子读书,全面铺设各地的基础教育设施,要保证区有少学,县有中学,府有上学,现存教育等级定为少、中、上、大学。
少学资费为国家承担,百姓必须送满六岁的子女上少学,中、上学费由国家承担一半,并设立贫困扶助,成绩优异者优先申请,大学需自费。
新设军校,学子们可在中学毕考时选择此志愿,不限男女。
重设武举,与科举并重,武状元授官与文状元等同。
苏黎一纸诏书,让户部大出血,也让天下人费解。
不少学了一辈子理学的士子更是气的吐血。
无他,理学废了,他们也便失去了科举的机会,一生所学,毁于一旦。
但改革本就是舍弃不好的,换成更好的,少数人的不幸,无法成为苏黎变法图强的阻碍。
人民的思想必须开放,必须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封建社会需要的是木偶,但历史的展却绝不可能靠木偶。
苏黎走的是险棋,毕竟她做的是能直接威胁皇室存在的举动。
开民智。
千百年来,没有一个封建帝王不知道开民智的好处,一个科举,便毁了那些世家的百年之基。
但却没有一个帝王敢真正的开民智。
陈胜、吴广一句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便让皇帝成了流水,再无千秋传承。
可见民智对帝制的冲击。
但苏黎也必须这么做,哪怕是用大明江山作赌。
赌一个千秋万代,赌一个天下无双!
但为了不让百姓过早的“觉醒”,苏黎便让教育司在教材中多加了一些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进去。
当然,还有吹一下明朝皇帝的事迹,让百姓自的敬畏与爱戴皇室,这是学三月半的,这招挺好使的。
增加百姓对大明的归属感也为苏黎的民族融合打下基础。
反抗新政的人还是有的,但也掀不起太大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