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三月,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在苏黎被立为太子时,胡皇后便知晓会有这么一天。
因为苏黎只占了长,要想皇权稳固传承,明宣宗一定会再为她添个嫡字。
而这个嫡,自然要从胡皇后身上拿。
可惜胡皇后除了无子却并无其他的错处,这让明宣宗也不好直接下手,但不能直接废,还可以用其他的手段。
明宣宗亲自去了一趟坤宁宫,看着胡皇后眼中的欣喜,口中却仍能吐出诛心之语:“胡氏,你自请退位吧!”
“陛下!”胡皇后身子晃了晃,被一旁的宫女搀扶着,惨白的脸看向明宣宗,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胡氏,你性格无趣,素来不讨朕喜欢,多年夫妻也未能生下嫡子,所以,你该知道朕为什么来。”
胡皇后红了眼,她自小是温吞的性子,做不出撒泼的行径,此时却也扑上去揪着明宣宗的衣角,哀求道:“陛下!可是我们还有女儿啊,妾这么多年跟着陛下,难道在陛下眼中都一文不值吗?”
明宣宗不想多言,只伸手挣开了她的手,眼中的平静狠狠的刺痛了胡皇后。
“你好自为之吧。”明宣宗不想多待,转身便离开了坤宁宫。
坤宁宫中,一片静寞。
胡皇后瘫在地上,此时的她,纵使身着华美的宫装也掩不了她的难过与无力。
最是无情帝王家,她算是切切实实的尝到了。
半晌,胡皇后苦笑一声,“罢了,留不住的终究不是我的,强求又能如何?”
总归还是要为顺德和永清着想的,此时的胡皇后从没有哪一刻这般庆幸太宗不许和亲了,这样,她的女儿们好歹能不远嫁,后半辈子也不会太难过。
没过多久,一个消息震惊了群臣。
明宣宗的原配胡氏自请退位了!
明宣宗还同意了,宣德三年三月十五日,明宣宗下令废了胡皇后,另赐“静慈仙师”称号,迁居永宁宫。立贵妃孙氏为皇后,终于把皇后的桂冠戴到了自己心仪的人头上。
同月,举行册封大典,孙贵妃正式晋位孙皇后了,苏黎也从皇长子晋为嫡皇长子,太子位更稳了。
一通操作下来,明宣宗满意了,前朝群臣不满意了。
谁还不知道明宣宗早就想废后了,要不是胡皇后乃太宗钦定的太孙妃人选,加之有他们在朝上反对,明宣宗也不至于用最没品的方式让胡皇后下台。
毕竟在朝臣眼中,可不会嫌胡皇后无趣,相反,勤俭温婉,贤良淑德的胡皇后可是称的上一句贤后的。
除了没生儿子,胡皇后还真挑不出毛病,比起孙贵妃,朝臣们自然更愿意让胡皇后坐在后位上,至于苏黎没有嫡长的身份……
朝臣表示古往今来不是嫡出的登位还少吗?
但明宣宗这一折腾,朝臣是真看孙贵妃不顺眼了,一时间,“妖妃”的帽子就扣到了孙贵妃头上。
还大有往大明妲己的方向展。
搞的明宣宗也很头大。
可不管怎么说,旨意已经下了,那是断不可能收回的,不然一个皇帝朝令夕改的,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双方只能就这么僵持住了。
但孙贵妃妖妃的名头已经传出去了,百姓因此对胡皇后十分同情。
乾清宫
明宣宗气的都不想斗蛐蛐儿了!
这帮子文官,只会给他添堵,废后本来只是一件小事(?),谁知道他们的什么疯,非得拽着不放要跟他争个寅丑出来!
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明宣宗感觉被冒犯了,虽然他是一个优秀的君主,勤政爱民,文武双全,但毕竟国事不等于家事。
在民生上明宣宗可以善听纳谏,但不代表朝臣就能借此对他指指点点!
正好自明宣宗继位后都察院贪污问题严重,但碍于都是老臣,让他不好下手,现在,明宣宗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趁热打铁,明宣宗当即制定了几项改革措施,并为都察院定下了新的规矩和负责范围,力求从根上解决问题。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任命顾佐为都御史。
同一时期,明宣宗直接罢免了北京和南京都察院的43名不胜任官员,接替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查。并下旨对都察院的办事程序和组织都加以规定,都察院的职责范围也被扩大。
新增的两个主要职能:重建兵员名册和视察边境各省。
其实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开始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间,皇帝们就6续专门规定了一些御史监察的任务,并在以后加以制度化。它们包括视察军屯、建设项目和京营的情况,以及监督南直隶的征税和通过大运河至北京的漕运。
监察工作渗透到明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以及外廷和内廷的所有领域;它的活动遍及民事、军事、财政和司法几个方面。它在监督行政工作的运转和向皇帝进行政策进谏方面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ps: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o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