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便交给你了。”
卯初一刻,朝霞万里,绚烂的光彩映红了屋顶的青瓦。
姜予微自帐中醒来,望着帐顶折枝梅花的纹样一阵恍惚,还以为自己犹在梦中。半靠在空青色方枕上,她又怔了片刻才起身。
厨房送来饭菜,是藕鲊、三鲜鸭子和蟠桃饭。姜予微匆匆用了几口便去正院禀明杨氏,带着银瓶一道出门。
马车停在西角门的巷子里,一到地方便闻到一股桐油味,说不上刺鼻但也不好闻。
银瓶掩住鼻子,温:“王叔,你怎么早不刷晚不刷,偏偏在这个时候刷桐油?”
王叔咧嘴憨笑,道:“小人想着这两日恐又要下雨,怕耽误大姑娘的行程,所以昨晚又刷了一边。”
“这味道也太难闻了。”
姜予微倒不怎么在意,自己扶着车辕也不用矮凳,一步跃了上去。待银瓶也进来后,淡淡的吩咐道:“王叔,先去一趟青山别院。”
银瓶一愣,看她神色平静,将想问的话又都憋了回去。
马车驶出巷口,外面逐渐热闹起来。溧州因为水运便利的缘故,所以还算繁华。街道两侧挂着各式各样的幌子,用竹竿插着悬于门上。
若是药铺,幌子则是用两块四四方方的木板,涂上金漆,中间再用墨汁涂黑做成膏药的形状。若是鞋铺,则是挂一块白泣的木牌,四角绘有云头纹。
七八岁的孩子蹲在墙角斗蛐蛐,黑背的叫油葫芦,青背的都叫大将军。
姜予微掀起帘子的一角,见前面不远处便是青山别院,道:“王叔,不必过去,停在旁边那条无人的巷口即可。”
到了却又不过去,银瓶终是没忍住自己的好奇心,问:“姑娘,为何不过去?您不是来找陆大人的吗?”
姜予微笑了笑,没有说话,接着去看手里的《一统路程图记》。这本书还是她以前偶然间听温则谦提起过,里面记载了两京十三布政司的水路路程以及各处驿站的名字所在,昨日专程让银瓶去书铺卖了来。
她仔细翻阅了从溧州到京城的路段,发现水路皆可。若是驾车则需要途径十一个驿站,半月方到。
若是走水路则需要在淮阳稍作停顿,时间也比走官道要久,只是不知届时陆寂会选择哪一条?
在心里盘算了片刻,姜予微估摸时间应该差不多了,朝外喊道:“王叔,去夹云山吧。”
“是,大姑娘。”
银瓶越发不解,皱起眉头温:“姑娘,咱们到底在做什么?”
姜予微浅笑,“待会你就知道了。”
第26章再见
夹云山位于城外十里处,山脚下有一个不大的村子,鸡犬相闻,很是宁静。山间修了小道,马车可以直接上去,不过还有一段路需要步行。
姜家的祖坟便位于夹云山上,但柳氏并没有和姜家的祖先葬在一起,而是葬在了半山腰的一片竹林当中。
王叔在前面开道,一路分花拂柳。走了一盏茶的功夫,几人终于到了目的地。
数月不来,坟前已经长满半膝高的杂草,枝叶扶疏,长势倒是喜人。姜予微立于坟前,玄黑色的墓碑上雕刻着“慈母姜柳氏之墓”。
生前无名,死后也只化为一抔黄土。她眼眸微微泛红,挤出一抹笑,轻声道:“娘,问又来看您了。”
银瓶将带来的瓜果、香烛摆放在墓前,然后递来三支香。
姜予微接过,恭敬的拜了三拜,将香插在碑前的弦纹双耳香炉中,亲自动手拔去了那些杂草。银瓶也来帮忙,等处理干净,两人的额上都冒出了细汗。
茂林深篁,浮岚暖翠。姜予微直接坐在石阶前,背靠着柳氏的墓碑,眺望山脚下的村落。
阡陌相交,牧童骑着黄牛漫步于田野。风禾尽起,盈车嘉穗,好似残留在记忆深处的人从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