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师还保持着冷静:「裴丞相,稍安勿躁,皇上能提前洞悉其馀三国的诡计,又想到了瓦解联合的法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如今有了方向,咱们也不至於被动挨打啊!」
唐太师这麽一说,裴丞相才稍微冷静里些。
顾淮宇也随即叫来了兵部尚书和苏博文,一起商量对策。
知道了事情的缘由,苏博文主动请缨:「皇上,臣恳请再次带兵前往西境,势必守住大朔的边境!」
兵部尚书郑大人道:「苏将军若是去了西境,只怕东陵和北邱都会有动作了,他们最忌惮的就是苏大将军!」
有人质疑道:「可若是不去,大殷的十万铁蹄就会踏平西境,大朔的门户一样被打开了!」
第351章瓦解北邱
「说的是啊,如今这个局势,真是进退维谷!」
大敌当前,朝臣们不再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毕竟,国家要是没了,他们还能争个什麽劲儿。
可是,商量了半天,也没个有效的方法。
唐太师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这才不紧不慢的说:「如今这个局面,是我们都不曾想预料到的,这是大朔建国一来最大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无比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礼部尚书高明道:「太师,三面合围,就是大朔百姓全民皆兵,也不能与之抗衡,这无疑是以卵击石啊!」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顾淮宇慢悠悠的说:「所以,我们不能同他们打!」
中书侍郎何大人道:「议和倒也不失为一条路子,东陵和北邱都欠着咱们恩情呢!」
御史中丞范大人听了,铁青着脸说:「何大人,战事还未开始,你就想着议和,咱们大朔刚刚才有了些底气,难道叫人一吓,就要缴械投降吗?」
中书侍郎郑大人也说:「大殷乃手下败将,北邱这些年一直给咱们纳贡,如今他们不得一兵一卒,咱们就要对他们俯首称臣吗,我大朔的气节何在!」
两位大人义正言辞,众人心里都不是滋味,但是,大家都知道,打起来毫无胜算,议和虽然屈辱,也能让大朔免於生灵涂炭。
只再没有人敢提议和的事,但不少人心里盘算着,一旦打起来,议和是迟早的事。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皇上,大朔有此灾难,都是因为先皇突然驾崩,新皇年幼,而大朔自从安乐郡主降生,国运昌盛,国富民强,其他几个国家担心被大朔兼并,便趁着这个机会联合了。
但北邱和东陵到底受了大朔的恩惠,一直在暗中备战。
但也因为如此,他们笃定大朔不会对他们产生防备,尤其是北邱,他们对外一直示弱,前几天,还给大朔进贡了一批贡品,里面都是些价值连城的宝物,还有一批北邱的歌舞伎。
他们一边摆着卑微动物姿态,一边暗地里支援大殷,又暗中集结军队,真是其心可诛。
有官员不满的说:「依我看,咱们先派兵攻打北邱,打到他们服气为止!」
顾淮宇依旧稳坐钓鱼台,看向礼部尚书高明:「来而不往非礼也,北邱给咱们送了厚礼,咱们也得还他们一份礼物。北邱不是总是闹饥荒吗,让大司农给他们准备一批良种送过去,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有人质疑道:「皇上,他们都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咱们还给他们送种子,微臣没有听错吧,这是养虎为患啊!」
皇上「没错,给他们送种子,大张旗鼓的送,让北邱人都知道咱们大朔的仁义,也让他们知道咱们对他们的恩情!」
赵安泰恍然大悟道:「皇上是想用民间舆论阻止北邱公然发兵,高,实在是高。据我所知,北邱百姓一直爱好和平,咱们大朔从来不曾侵扰过他们,是以,北邱百姓对大朔印象极好,尤其是在大朔给他们送了治疗瘟疫的药之後,北邱百姓对大朔极为敬重!」
终於有人看出了其中的门道:「皇上这个法子倒是奏效的很,让他们师出无名,就算他们贸然行动,也军心不稳!只是,给他们送咱们精心培育的良种,实在是便宜他们了,能不能换一换!」
大理寺卿徐莫上前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若只是送些金石朱玉这等俗物,哪里能让北邱百姓感恩戴德,唯有送良种,才会让他们觉得,咱们大朔并不想与他们为敌!」
最後,大家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还是同意给北邱送良种了。
至於北邱以後借着这些良种,解决了饥荒问题,再度与大朔为敌,也只能到时候再说了,目前得先解燃眉之急。
这种子,顾淮宇原本就打算送给北邱的,只是如今,他送种子的初衷变了,北邱绝无可能种出大朔的种子。
既然已经决策好了,各部就开始各司其职,准备北邱的回礼去了。
除了明面上的部署,顾淮宇还私底下派出了一批影卫前往北邱,专门揭露北邱皇室准备讨伐大朔的阴谋。北邱应该很快就会内讧了。
大殷那边,皇上没有派苏博文出征,而是派了他手下的骠骑大将军徐立。
徐立乃是苏博文的部下,当初收复西境的时候,徐立一直跟随苏博文。
後来,因为军功卓着被封了骠骑大将军,他此次出征,当初苏博文招募的那五百精兵全部出动,好有他们各自的麾下。
派他们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地形熟悉,便於作战,还因为他们骁勇善战,曾经把大殷军队打到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是大殷的噩梦!<="<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