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前提,其他人看着程远的眼神都热烈了许多。
和他受到同样欢迎和关注的还有回家的其他学生。
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村子里这么招人待见过。
四天后,学生们踏上返校的路。
按照学校的招生通知,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想要报名下学期入学的学生和家长们。
现在田里不算忙碌,抽出来一天的时间陪孩子报名还是允许的。
不说对未来的前途有多大的帮助,光是拿到手的钱,就足够让很多人心动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为所动的,如果已经脱离了桐山,在外面找到一份足以维持生计的工作的话,自然是不想要回来读书的。
毕竟在外面再怎么少,赚的也比在学校里多。
返校的这一天,星空中学大门口热闹极了。
校门没有大开,只是开了个小口,让返校的同学们通行。
阮星回他们则是在门口摆了几张桌子,像是守门员一样给学生们登记信息。
这次招生意外的顺利,不过一天的时候,阮星回就收到了十几份的信息登记表。
看样子几乎所有人都会入学,阮星回就放下心来。
既然这样,那就先按照六十个学生的规模改造学校就好。
目前在校的学生再加上即将入学的,估计能有个五十人。
之前的宿舍建造的刚够学生和老师们使用,但凡学校里来个什么人就没有住的地方,阮星回就想着,这次多留出来几间空宿舍,以防特殊情况。
这么想着,她就在本子上记下了一个数字,24。
学生们住宿大概需要10间宿舍,老师们的宿舍即便是两人一间,也得留上个五六间,毕竟学生扩招了,老师也要扩招。
再加上阮星回自己住的宿舍、留给爸妈的房间、秋菊母子的房间。
整个安排下来,能够空置的房间大概也就四五间。
倒是足够应付意外情况了。
宿舍规划好了,同样需要改动的还有教学楼。
原本的教学楼只有挤挤挨挨的几间教室,虽说都足够大,但是数量上不太够用。
桐山的学生们学习梯度相差太大,未来入学这一波肯定还是要分班的。
考虑到年龄和人数的问题,可能会分成三个班级,加上原本的两个班,光是普通授课教室就需要五间。
除了普通教室,还有音乐、美术、电脑、体育,这几门课都需要划分出来一定的区域进行教学,体育则是需要一个场地用来存放运动器材。
学生们多了,原本堆放器材的食堂一角,回头也得清出来投入使用才对。
还有在秦明延的大力呼吁下,学校里越来越多的课外书籍。
学生们的阅读进度不一样,不如再添个阅览室。
他们学校小,暂时还用不到图书馆,但是搞一个专门用来借阅书籍的阅览室,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