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刚走出三步远时,回头望了眼扶楹,之后,就未再转过身。
暖光蕴出浅金色的光晕,落在小九身上。
带着孤冷与决绝。
各人有各人的决定,非是他人能左右的。
人的这一生,总要为自己活过。
如此,才算作数。
听见盈玉轻声唤她,扶楹回过神。
盈玉听见风声,气喘地跑出来,怀里还揣着一袋碎银子。
见小九已经离开,不免失落,“姑娘,小九已经回家了吗?”
“前日,奴婢跟姐妹出去逛街,看上了一支簪子,心里念着要送给小九。”
盈玉看着手里的杏花簪子,轻轻叹了口气,“但是,恐怕再没有机会送给她了。”
扶楹抿唇,不知该作何回答。
她知道,即便小九回了家,但小九的娘亲,再也没有机会归家了。
从此之后,屋内空空荡荡,只剩下远去的,一声更比一声轻的咳嗽声,直至,最后的痕迹彻底消失。
这恐怕,也是小九答应跟明府小姐去江南的原因。
扶楹思绪转了转,心里清楚。
她伸出手,覆在盈玉肩膀上。
接着,轻轻拍了下,以示安慰。
扶楹仰头,看了眼这无尽头的苍穹和暖光洒下的盎然春意。
没关系的。
或许,在某个清晨,于某个地方,我们转过身,还会相见。
天气转暖之后,京城夫人小姐闲了下来。
趁着天色好,各家发出帖子,有的是宴请好友或者其他贵女们,一同去游船。
但大多是在茶楼订个包间,吟诗作赋。
扶楹对这些不感兴趣,拒了许多帖子。
但盈玉还是按部就班,把各府的宴请呈上。
这次也不例外。
扶楹正坐在条案上,手里握着毛笔,临摹着字帖。
见盈玉进来,抬眼望过去,问道,“今日是哪家的姑娘?”
盈玉笑着应声,“是嫣然小姐。”
“姑娘这些日子总闷在家里,不妨出去走走。”接着,盈玉给扶楹添置了杯茶水。
扶楹思索了一番,到底是停了笔,“行。”
扶楹想了想,又问了一句,“可有说是什么时候?”
盈玉连忙应声,“说是晚间,趁着夜色好,姑娘们一起去摘星楼聚聚,咱们赶着晚些去就好。”
扶楹心里有底,点了点头。
盈玉退下去,去交代旁的事情了。
毛笔被放置在手边,扶楹也无了再去碰的心思。
她干脆起身,至前院,找母亲说说话。
天气转暖,苏母身子也好些了。
柳姨娘月份大了,加之,上次有小产的迹象,后来也不敢多走动,整日待在自个儿的小院里。
除了顾念青时不时去那里几次,其余时间都静悄悄的,未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