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十三皇子僵在原地,浑身的血液都似冻僵了般,久久低头不语。
看着昔日爱徒这般,白老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嘴唇抖了抖,还是软下了心肠道:“罢了,十三皇子您要想待便在这待着吧。”
听到这话,十三皇子猛地抬起头来,脸上闪烁着喜悦。
一旁的贾琰看到这幕,叹息了一声,禁感叹,“道只道,世间情法两难为,总归是这师徒情深,便还有补全的机会。”叹息完,便转身去了藏书阁的另一角,不在这打扰了他们师徒二人。
……
藏书阁角落,贾琰刚从书架上取下自己要看的书后,便见身前立了一道身影,抬头看去,只见竟是上次在国子监有过一面之缘的白胡老者,此时正笑容满面地看着他。
见贾琰注意到自己,这老者笑呵呵地抚了抚自己的胡须,脸上挂起一贯慈善的笑容问道:“小友可是已找到要看的书了。”
贾琰虽对这老者的态度有些疑惑,但还是冲他拱身行了一礼道:“先生可是有何事吩咐学生。”
老者听了,脸上笑意更甚,手上抚摸胡须的动作也快了些,和善地盯着贾琰略显单薄的身板,沉吟片刻,方才笑着开口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有一些书太过沉重,老朽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小友可否有空,帮我搬回寝舍。”
贾琰听了自是不会推脱,恭敬从命。
只是当贾琰跟着这老者来到他说的这些书面前时,还是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还真是有一些书啊。”看着眼前摞满桌案的书本,便是贾琰心中也忍不住暗暗吐嘈道。
这书岂是老者说的太过沉重,应是十分沉重才对,看着这满大桌成摞的书加起来便是三、四个人一起搬,一时也是搬不完的样子,贾琰心中也难免犯怵。
但既然答应了老者,贾琰再是没有临阵推脱的道理,便索性上前卷起衣袖认命地搬起书来。
一旁的老者见了也跟着拿起了几本书带着身后抱着一大摞的书的贾琰领路回自己寝舍。
路上碰到其他学子,看着这一老一少都觉得分外有趣。
只见这前面的老者手中拿了几本书悠闲地在前面走着,后面一少年怀中抱着一大摞书跌跌撞撞的跟着,场面一度略显滑稽。
不知走了多久,直到贾琰觉得自己的双臂都有些酸痛时,前面的老者才停下脚步,敲响一处院门,带着贾琰进了院子。
进了院子,由一旁的老仆帮着卸下了这一大摞书,贾琰才觉得松快了许多。
卸下这一大摞书后,揉着自己酸痛的胳膊,还未等他喝下老仆递来的茶水,便又对上老者充满慈爱的目光。
看了看一旁年迈且腿脚不便的老仆和空荡荡不见其他下人的院子,贾琰嘴角抽了抽,还是主动开了口道:“您老先在这歇着,我一会便将其余的书一并搬回来。”
听到这话,老者脸上笑意更甚,面带慈爱地又为贾琰亲自添了杯茶道:“劳烦小友辛苦了。”
贾琰看着这杯茶,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还有些酸痛的肩膀回道:“不辛苦,您客气了。”
喝了茶,贾琰便起身折返回了原路,大约来回往返了三、四次才终于将这些书从藏书阁全部搬了回来。
等到书全部搬完,他又帮着老者一起将书整理好,待书全部整理好后,已近响午,肠胃也应景地响起了声音。
看着身旁帮着忙了一上午,额上冒着汗珠的清隽少年,老者适时邀请道:“正好该用午膳了,小友不如留下一起用饭。”
正巧,门外的老仆也端了饭菜进屋,热情邀请道:“小公子便留下一起用饭吧,正好也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看着热情相邀的主仆两人,贾琰也不再推脱,便留了下来与这主仆二人又一同用了饭。
见贾琰同意留下,这老仆更是笑意满面,连声道:“公子您别看我们这简陋,但我这烧菜的手艺可是比你们平日在学里公厨的好。”
说罢,他便打开手中的食盒,将已经做好的饭菜一一摆上。
看着桌上色泽诱人,热气上涌的饭菜,贾琰也不由地胃口大开,又看着忙前忙后的老仆道:“劳您辛苦了。”
那老仆听了,乐呵呵地笑了笑,摆手道:“不辛苦,不辛苦。”
说罢,便招呼贾琰两人快些坐下用饭。
这方贾琰在老者这用着饭,而另一边荣国府上黛玉也刚用了饭,带着两个丫鬟,身旁还跟着一只被养的油光水滑的肥猫在东院花园一处亭中赏玩。
这猫也刚吃饱了饭,此时窝在黛玉身旁享受着主人的顺毛爱抚,不一会便仰躺在那里,嘴中打起了呼噜。
阳光洒在这一主一猫身上,暖阳照人,岁月静好,连带着人也愈发显得懒怠了些。
未多时,一阵脚步声轻轻传来,黛玉停下抚猫的动作,抬眸看去,只见是两个很是眼生的主仆停在亭前。
见黛玉看过来,为首的女子微微侧身行了一礼道:“林姑娘。”
黛玉起身也跟着回了一礼,只是并不知这女子是什么身份,便未开口说些什么。
这女子似是知道黛玉心中的疑惑,出声解释道:“我是府上大老爷的人,您唤我文娘便好。”
黛玉听了心中顿时了然,这位便是众人口中的那位文姨娘,只是先前只是听闻,并未见其真人,今日正巧倒是撞见了。
想到这,黛玉又抬头看了看这位文姨娘身旁的丫鬟,只见这丫鬟手中提了一大篮筐的花,料想也应是个爱花之人。
见黛玉看向一旁丫鬟手中的花,亭前的文姨娘笑了笑道:“这几日天气暖和,这些花开的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