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勇义两口子赶紧带着娃落荒而逃,趁现在还早,赶紧去镇上看看去。
赵小军有点头疼,这个店他们俩开起来,应该不能有事吧?
第二天一大早,刘书记就收拾得跟要结婚似的来了赵家,来的时候赵家正吃早饭呢,就是简单的红苕稀饭加家里自己泡的酸菜,外加一人一个鸡蛋,但是几人还是吃得香喷喷。
刘书记一进来就开始喊了起来,“老赵哥,嫂子,小军,快快快,今天县上的领导要来你们家嘞,我们搞快收拾收拾。”
赵爸手里的鸡蛋差点掉地上,还是赵妈眼疾手快接住了,没好气把鸡蛋塞他手里,“有没得点出息!”
刘书记激动得满面红光,“我昨晚上就接到电话了,说是今天县上的领导和镇长要来,太晚了我就没跟你们说,我怕你们搞不赢,今天一大早就搞紧来通知你们,你们快吃,吃完了快去换衣服,一定要拿出我们最好的精气神。”
赵家三人赶紧把稀饭呼噜噜一通喝下去,差点被红苕噎着,赵小军赶紧收着碗筷去洗碗,赵爸赵妈赶紧回房间去换衣服去。
赵小军实在是穿的衣服都大差不差,没啥好换的,所以主动洗碗收拾屋子去,其实屋子没什么好收拾的,毕竟赵妈是个勤快人,平时都把家里收拾得很利索。
赵爸赵妈换好衣服出来,赵小军已经和刘书记聊上了,知道了这次来家里的是县里主管经济的副县长,虽然这条路修的不长,但是这是整个县第一次有人捐钱修路,他们想要通过树立一个正面典型,来号召有能力的人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刘书记骑着自行车去村口了迎县里的领导了。
赵家三口人就在门口等着,也没让他们等太久,很快就看刘书记骑着自行车,后面跟着两辆小轿车往赵家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一溜的村民。
村里人都认识刘书记啊,让刘书记带着过来,还是坐着小轿车的,大家都好奇这是哪个领导,去找谁的?
所以车开了一路,后面就跟了一大片的人,等车停好,刘书记赶紧去拉开第一辆车的车门,从后座上下来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精瘦干部,戴了一副黑框眼镜,留着大平头,穿着八成新的中山装,胸前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面上的表情看起来很是和煦。
接着下来一位头发灰白的领导,有些地中海,穿着半新的中山装,面容有些严肃,但看起来是高兴的,也是红光满面。
刘书记引着人过来,开口介绍道,“张县长,龚镇长这位就是这次捐钱修路的小伙子,赵小军同志,旁边两位是他的父母,赵德来同志,周锡珍同志。”又对张家人介绍“这位是县里的张县长,镇上的龚镇长今天特意来你们家感谢你们的捐赠。”
赵小军主动伸出手,“两位领导好,两位大驾光临,我们村儿真是蓬荜生辉啊。”
张县长被他逗笑,“看来赵小军同志,不光会赚钱,平日里书也读得不错啊,哈哈哈哈。今天我是代表我们县里来感谢你这个小同志,你是我们整个县的榜样啊。”随后又跟赵德来和周锡珍分别握手,“感谢二位同志能把娃儿教的这么好,愿意给家乡捐款做贡献。”赵爸赵妈满脸谦虚,“都是娃儿自己争气,我们做父母的其实也没做啥子。”
龚镇长跟着张县长跟她们一一握手,说了几句关心勉励的话。
后面跟过来的记者咔咔拍照,外围的村民们都嗡嗡地讨论着,“我听到个啥子捐款,赵家这个小儿子又干啥子了?”
“不晓得啊,没听到这个老赵家说啊,你们说要捐好多钱,才能让县长过来哦?”
“那怕不得要捐十万?”
“十万!我们种地一年累死累活才好多钱,十万块我们种一辈子地能存到十万块钱不哦,他们哪来的钱捐?”
“哎呀,都跟你说谁小军娃儿赚得,你想嘛,他前脚回来,后脚县长就来了,不是他是哪个嘛!”
“这个背时娃儿,那么多钱说捐就捐,给我们一个发两百的红包多好的。”
旁边的人默默翻白眼,“给你发红包能让县长来?”
那边记者已经采访上了,主要问赵爸赵妈是如何培养出这样优秀的人才来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教子方法,问赵小军是怎么想到要给家乡修路的,对家乡的道路状况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他认为给家乡修路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是否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企业家参与到家乡建设中?
赵小军对答如流,“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从小到大,我们村里的路就没变过,晴天灰尘大,雨天到处是泥浆浆,有时候一脚踩下去,踩在泥潭里脚根本拔不出来,娃娃们上学,大家出行也都非常困难,我现在有能力,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修路是直接、最能改善大家生活的方式。”
“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的儿子,我就是单纯地希望父老乡亲们以后走路方便,想好久出门就好久出门,而且所谓是想要富,先修路,希望这个路修起来了,能让大家在卖家里的粮食和蔬菜水果更方便。同时,修路也能产生一些就业机会,可以让乡亲们增加一部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