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桐看着院子里的孩子们难得孩子气一点,就知道那对外家夫妇来糖了。
东北的冬天很冷,说是万里冰封也不为过。要不是体质特殊,换成上辈子作为南方人的他早冻成傻叉了。
冷天一来,就要过年。
那把喜糖递到张海桐身前,他愣了愣,顺着那只纤细但粗糙的手往上看。这是个身材纤细但很有爆力的女人,脸长得很纤弱温和。如果不是身上的气息太不寻常,说是官家小姐也有人信。
她只是笑着把糖放在自己怀里,又塞了一把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然后就走了。
张海桐抓起那些糖塞兜里,眨了眨眼睛想说谢谢。但他太久没说话了,也可能是坐在这里冻到了,一时半会也没说出来。扒开油纸,将一颗方块糖扔嘴里。
甜腻的味道瞬间席卷味蕾。张海桐想:“祝他们平安吧。”
生孩子就不要了。
这种破地方生孩子可遭老罪了。
张海桐不知道,他差点把张海客咒没了。当然这是后话。
新婚夫妇的糖并没有给这座大院子增添多少喜气,那对夫妻相对来说很有一种人类的气息。和本家这些人冷冰冰的样子完全不同,相对他们出身的外家来说,对比也很明显。
除夕夜里。
送饭的人给小孩儿一人一碗饺子,院子里被师傅挂了几盏红灯笼。这就算过年了。这里没有放鞭炮的说法。本来就住深山老林,还放鞭炮,生怕人找不着似的。
就老张家这外围几步一暗哨的程度,也做不出这种事。
张海桐看着灰白砖墙上红灯笼映射出的红光,外面寒风刮的人脑门儿疼。他三两口喝完剩下的不太热的汤,把碗放进外面的大篮子,回屋子去了。
今天没人折腾他,那就早点睡吧。
大年初一,族里又开始召集族会。讨论的问题依旧老掉牙,张家内部似乎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连教习他们本事的师傅之间也有了一层莫名的隔阂。
族里对秘密的管控也逐渐疏忽,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总是不胫而走。人心惶惶只是顷刻间的事。
有人说从秦岭带回来的那只龙纹石盒被打开了。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让本就动荡的家族越摇摇欲坠。
张海桐只是听着,再看看周围孩子痛苦的闷哼。他只是看着自己被折断的手指,默默地叹了口气。
相比起这种遥远的事,这些小孩痛苦的样子才更可怕吧。连喊痛的权利都被剥夺,未免太残忍了一点。
但张海桐是个成熟的社畜。除了感慨一下,他本人对这种制度却生不出反抗之心。两辈子加起来的生存本能让他选择适应,而不是逃避。
人生来都要承担一些似是而非的责任,哪怕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就像张家人很多人身上无形的责任。大家未必都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死,不过是生来只能做这个罢了。
离开家族的人,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目前来看,张海桐还没见过背叛之后还能活着的人,除了那些被族老们允许的间谍和在出世行走之人。
这是特例。
当然,背叛最多的群体也是这两个。
时间就这样不慌不忙来到了1887年。张海桐十四,需要参加去放野。
带回东西的为家族创造价值。
留在墓里的从此成为后来人的盲盒。
仔细想想,还挺刺激的。
完了。张海桐想,我成神经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