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女性的时尚
……
我们再来看看宋朝。
由于受程朱理学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宋朝女子着装保守,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个人自由受到束缚。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也是偏保守拘谨的。
而事实并非如此!她们的时装风格,基本上是沿着唐朝的风格走。
北宋诗人赵令峙在《蝶恋花》写道:“强出娇羞都不语,……,宋代女性也如唐代一样,喜欢穿抹胸装,观念豁达而并非拘谨呆板,并没有呈倒退趋势。
2。社交关系:婚姻地位与交友方式
先说说爱情。
人们一般认为,唐代女性的自由程度高,能与男性自由交往;而宋朝女性便受礼法约束严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实,这是片面的。
不管是唐还是宋,在那个时代女性均受礼法约束,仍然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然生活在唐宋的年轻人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婚恋情感,但是传传绯闻什么的,还总是被允许的。因为,唐宋的才子佳人颇多,他们也避免不了。
相对于其他朝代,唐宋传出来的奇闻逸事,或者说是男女绯闻,要比其他朝代多的多,这就说明这俩朝代的风气,要比其他朝代开放得多。
说到离婚,大家都因为古代是不允许离婚的,其实那是错误的认识。
在唐代,和离制度(婚姻终止形式)被正式记入律典。也就是说,女人提出离婚,也是受法律保护的。这可以算是古代婚姻法的一个创举。
《唐律疏议》对其解释为:“若夫妻不相安谐,谓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
这条法律是说,夫妻双方确实仅仅因感情不和而无法共同生活下去,自愿离婚时,国家不予以干涉。在当时来说算是相当进步了,这算是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而在友情方面,唐宋的社交也相对前面几个朝代要好得多。坊市制度由唐代展到了顶峰,而宋代则是将它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有了新的突破。
坊市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达千年之久,它的最大作用在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在唐代的时候,有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和地点,居住区禁止经商,而且实施宵禁,所以人们在晚上只能待在自己的坊里,不能出去玩耍,被抓到是要受处罚的。
在唐代中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展,商业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单靠白天的市场交换商品已不能适应,于是夜市便出现了。
到了宋代,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这时整座汴京城到了晚上热闹到不行,吃喝玩乐样样俱全,更重要的一点是,逛街玩乐也不止是男子的专利,在当时女子到了晚上得空,照样可以跟小姐妹一起大大方方的上街游玩,来一场邂逅偶遇什么的,是不是最美好不过?
撇开这点不说,由于经济需求大,女性也会去做点小生意,所以跟同性或者男性的接触机会会更多一些,交友也更方便自在。而唐代女性平时交友只限于闺蜜聚会,鲜少有机会与男子接触。
3。政治地位:表现在女性参与朝政
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史料都有关于女性参政的记载。而唐代女性参政的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上之王室成员,下至地方官眷属,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参政的女性大体有三类,一类为后宫妃嫔,以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为代表;第二类为公主,以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为代表;第三类为女官,以有“巾帼宰相”之称的上官婉儿为代表。
反观宋代,《宋史。志二十》记载道:“乾兴元年,真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从宋真宗起就依次出现了九次后妃以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的局面,但当中也不乏象征性的搞事情而已。
唐代的女性参政为何就能拿到真权实力呢,主要原因有三点,一为文化确实繁荣比较开放,对女性的限制少了;二为与历史遗留文化有关且唐朝统治者血统特殊(李氏家族都为鲜卑化的汉人,值得提的是唐朝前三代皇帝的皇后都是鲜卑贵族;三为唐朝女性参政意识较强。
总的来说,唐代女性除了上层女性的束缚相对较少,下层女子并无多大平等权利。而宋代呢,由于承袭唐风,加之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展,下层女子的生活要更加丰富与精彩,即便是在政治上体现不出来。
我们再来说说元朝。
抛开各种偏见和谎言,仔细审视,元朝是战国后,中国历史上文化氛围最开放的时代。
由于蒙古并未向其它游牧民族壮大后立即南下,蒙古先席卷了西域和中亚,在深度吸纳中华核心文明之前,先接触到了异域文明,并且将这样的文明带给了中国。
终元一朝,没有一起文字狱,科举制也不是很绝对,并未形成明清那样的八股文。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不完全依靠农业文明的朝代,元朝积极展海上贸易,其规模和交易量远唐、宋、明、清。
元朝对百姓而言,确实开放,但其内部结构不稳,皇族之间权利斗争太多,我认为:这是大元朝短命的主要原因。
我最不喜欢是明朝,主要是二点:一是废除了宰相制度,又开始了殉葬制度;而是朱元璋残杀功臣,朱棣对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家属的残杀,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其实,明清才是最封建,最保守的时代,也是历史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