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太子殿下驾到!”
众人纷纷行礼。温枝瓷随着人群屈膝,余光却瞥见一抹玄色身影走进来。
“免礼。”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
温枝瓷直起身,这才看清太子的样貌。一身玄色蟒袍,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仪。
“今日召诸位入宫,是为了一件趣事。”太子环视众人,“朕得了一幅画,画中藏有诗句。谁若能参透其中玄机,朕自有重赏。”
话音刚落,就有太监捧着一幅画卷走上前来。
画卷徐徐展开,是一幅山水长卷。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画工精湛。但仔细看去,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众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画中究竟藏着什么诗句。
温枝瓷凝神观察,忽然想起前世在一本古籍上看过类似的画法。这种画被称为“藏诗图”,需要从特定角度观看,才能看出其中暗藏的诗句。
她不动声色地换了个位置,斜着眼睛看那幅画。果然,山水间隐约浮现出几个字来。
“臣女斗胆,想试着说一说。”温枝瓷上前一步。
太子微微挑眉:“但说无妨。”
“这幅画若从侧面看去,便能见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八个字。”温枝瓷说,“是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竟被你看出来了。不过,这才是第一重玄机。”
温枝瓷心中一动:“那第二重呢?”
“第二重就要靠诸位自己想了。”太子笑道,“限时一炷香,谁若能参透,赏赐翻倍。”
众人又开始议论。有人说是画中暗藏机关,有人说要从诗意本身解读。
温枝瓷却想起那位算命老者的话——玉佩内蕴乾坤。她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玉佩,忽然灵光一闪。
“殿下,”她再次开口,“臣女以为,这第二重玄机在于照与流二字。”
“哦?何解?”
“明月之照,清泉之流,皆是动态。”温枝瓷说,“而画中山水看似静止,实则暗含动势。远山如欲动,流水欲奔,正是照与流的巧妙呈现。”
话音刚落,太子眼中精光一闪:“说得好!正是这个道理。”
众人纷纷惊叹。就连一直冷眼旁观的裴已南,看向温枝瓷的目光也变了。
“这位是……”太子问道。
“回殿下,臣女温枝瓷。”
“温家女?”太子若有所思,“倒是个有见识的。”
一旁的魏歆瑜突然开口:“殿下,这诗句人尽皆知,说不定是她提前打听到的。”
温枝瓷转头看她:“魏姑娘此言差矣。若真能提前打听,为何其他人都没参透?”
“你!”魏歆瑜气得脸色发白。
太子却笑了:“温小姐说得对。这第二重玄机,确实不是能提前得知的。来人,把赏赐送上。”
很快,就有太监捧着一个锦盒走来。温枝瓷打开一看,是一支金步摇,精致非常。
“多谢殿下。”她福了福身。
太子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众人这才松了口气,三三两两地散开。
“温枝瓷!”裴已南突然叫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