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8月份,正是乡试的时间。
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圣上钦派,中试称为“举人”,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主持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中央委派并由当地的政府官员组成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乡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
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
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考棚又叫“号房”是一间一间的,考生每人一个单间,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所以行动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家里4个人一起下考场,倒是让简绍更紧张了。
之前4个人还能错开考试,现在4个人要一起考试,简绍生怕准备的饭不合时宜,又担心会影响几个人看书。主要是乡试上榜后,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真正的走上了仕途,跟秀才还是有些区别的。秀才可以有很多人考上,但是乡试的上榜还是很难得,竞争特别大,不得不慎重,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身体。
还是简语希出面安慰简绍,让简绍不用那么紧张,就当成一次平常的考试就行了。
简绍虽然想安慰自己不要紧张,但是依然忍不住,最终是在简绍的紧张氛围之下,几个人一起进了贡院去考试。
解元
圣上在相识举行的前一天,在上朝的时候公开表示对这一届的女学员颇为期待。
原本很多人想故意刁难女学员,结果圣上这样一说之后,很多人都只能公事公办,甚至还给女生多了一些特权,比如身体不适的女生,可以给它们准备红糖水。
考试结束,所有人都出了考场。
简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考试结束就等于成绩已经落定了,就不用再担心发挥的怎么样了。
简语青是这里面学历最有危险的,但是她却是心态比较好的,觉得参加乡试都够她说一辈子的了,更别说乡试的成绩了,无所谓。
乡试的成绩很快就出来了,蒲楠皓是解元,蒲楠鸿是亚元,简语希第三名,楚凌宇第四名,楚凌旋十二名,简语青十九名。
其实他答的问卷非常的好,只不过批卷的考官都是男子,他们能从字体上判断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故意的压低简语希的成绩,导致简语希是第三名。
知道圣上一定会亲自询问结果,甚至会看考试答卷,他们若是把简语希的分数批改的太低,圣上定然是知道他们的心思,所以批改到第三名就无话可说。
毕竟每个人对答卷的理解都具有主观性,而蒲楠皓和蒲楠鸿的成绩确实又可以担得起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评价。
圣上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如果说在秀才之前他们没把简语希当回事,但自从简语希考了小三元,定然是不能让简语希大出风头,否则女子肯定都要科考。
对于自己的排名简语希没有太多的感受,觉得已经是挺不错的了,我还以为都不让她上榜。
蒲楠皓再一次得了第一名,简语希非常开心,又在店铺里举办了一次庆祝活动,力度特别大,为期三天。
楚凌宇考的成绩非常出色,楚哲思压根都没有想到最不受自己重视的儿子居然可以在乡市里取得第四名的成绩,那么明年的会试应该也是有很大把握的,接下来的殿试或许能考个前三甲。
蒲楠皓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已经成婚了,并且在很早之前就说了绝不纳妾,若是有人要把女儿送过来,就在家里当丫鬟,谁愿意把自家女儿送到蒲楠皓家当个丫鬟,所以大家不在抱有任何试探的心思。
蒲楠鸿成为亚元倒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兄弟俩都长得非常高大且很清秀,蒲楠鸿现在也才18岁,正是相看的好年纪,所以店铺门前站满了媒婆,都是要给蒲楠鸿说媒的。
同时,简语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已经14岁。在古代女生14岁就已经可以着手准备婚事,至少先把亲事定下来。
所以媒婆分了两波一波是要给蒲楠鸿推荐姑娘,另外一波是给简语青推荐男子。
楚凌宇和楚凌旋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他们俩的婚事,楚哲思也有所考虑。楚凌旋的母亲的家产还算丰厚,所以不好控制,但是楚凌宇则是非常容易控制,因此楚哲思认为楚凌宇的婚事全权由他做主,一定要利益最大化。
质问母亲
楚哲思在府城待了一段时间,对于府城的富商和官员的子女也都了解的很清楚,他想着让楚凌宇和官员的女儿联姻。
楚凌宇只是个不受重视的数字,因此可以联姻的对象很多,若是有人觉得他的未来有大好前程,愿意把嫡女嫁给他自然是好的,若是觉得他的身份配不上,那嫁一个庶女也是可以的,因此很多人也都把楚凌宇作为了待选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