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姜欣媛一直跟着梅不危一起在北地四处行医。
姜知远也随着她们一起在北地游历,他对北地人的生活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不只通过当地人学习了那个地方的语言,还趁机学会了几道当地的特色菜,说要等回京后让姜念遥尝一尝他做菜的手艺。
京城世家的风气向来是看不起这些事,姜知远又是安国公府的郎君,自然从未有机会接近庖厨,没想到在北地,他会对下厨表现出莫大的兴趣。
姜念遥发觉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位阿兄。
兄妹俩在北地的生活格外充实,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还在北地遇到了开霁。
开霁没有再回军营,而是开始在县衙里帮忙,他轻功很厉害,听县衙的人说,自从开霁来了这里,城中都没人再偷东西,因为开霁总能抓住小偷强盗,犯人连该躲在哪里都不知道。
听说开霁想攒银子回京城,从此以后就在京城生活,不知他的这一想法能在什么时候实现。
姜欣媛还完成了姜念遥的托付。
“阿扶已经习惯了北地的生活,她在温泉谷养花得心应手,听那里的人说,他们都喜欢去找阿扶卖花,如此,阿扶也有了生活的依靠。只是她没有提过想回中原的事,我也没有再问。”她在信中写道,“还有姐姐你之前提到过的牧心,我前不久终于打听到她家人的消息。只是牧心的姐姐早已去世,听认识她们的人说,她的姐姐在四年前生了病,瞒着妹妹,怕自己死后妹妹无法活下去,这才找借口遣走妹妹,让她找机会去中原生活。在牧心离家不久后,她的姐姐因病去世。”
姜欣媛打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难过了很久。她了解姜念遥,若是姐姐知道这一消息,肯定会心中难过,但她若是不说,姜念遥一定会继续询问她,心中一直牵挂着,姜欣媛犹豫了很久,最后才在信中告诉姜念遥这件事。
除此之外,姜欣媛还在北地结交了很多友人,她去了北地的很多地方,见了许多的风景,才真正意识到她从前的生活有多么单调。
京城虽然繁华,但只是广阔天地的小小一角,她开始想要去看更多的风景,去经历更多的事。
姜念遥看到妹妹在信中告诉她,她与阿兄两人想要继续留在北地,等到今年过年后再考虑回京城的事。
她看到妹妹的字迹在写到这里时几乎要飘起来,看起来心情很雀跃,姜念遥也忍不住笑着。
虽说心中免不了担忧,但她支持妹妹的决定。
只是安国公府势必会因着他们二人的决定掀起一番风波。
这次过年,妹妹和阿兄不在家中,父亲母亲恐怕会很失望,父亲说不准还会趁机发怒。姜念遥听说三妹妹和四妹妹仍在家中吵架,父亲正为此头疼不已,想来他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分给姜欣媛、姜知远二人。
姜念遥如今已经不在意这些事。
屋中很暖和,她将信收好,坐在窗边侧头望着外面的风景,期待又欣喜地幻想见到妹妹的那日场景。
只是她没想到在回北地之前还会遇到波折。
在家中养伤的谢湛在临出发那日忽然带着行囊进入车队,乘上了去北地的马车。
谢湛还未痊愈,谢家没人同意他在这种情况下去北地。
当时他急忙赶回京阻止了那场刺杀,意外被人刺伤,伤势不轻。他之所以有这道伤势,除了当时事态紧急难以避免外,还有想要借此打消皇帝疑心的意思。
皇帝果然如谢湛所料,在调查后放过了谢家。
后来皇帝也召谢湛入宫,称等着谢湛养好伤让他再去北地,但谢湛一再推辞,皇帝也只好歇了这个心思,心中对谢家更加放心。毕竟谢家三个带兵的将军如今都在京城,且都没有再回北地带兵的心思。
“你为何还要回北地?”谢久淮知晓谢湛身上的伤势没有看起来那么害怕,也清楚皇帝对谢家的忌惮,这也正是谢久淮不愿在北地久留的原因。
他不明白谢湛现在为何执意回北地,而且在出发这一日才临时告诉他。
难道堂兄还想回北地带兵?
谢湛一看谢久淮的脸色便知道他的想什么,一笑:“你放心,我如今没有军令,也没了带兵的心思。”
“你想去找谁?”谢久淮终于反应过来。
谢湛收起脸上的笑意。
“久淮,不要阻拦我。”他周身仍旧萦绕书卷气,但眼神中多了几分执拗,“就算你这次不带我一起去,我也会自己想办法尽快回北地,只是不知道我若是独自去北地,路上会遇到什么事。”
说最后一句话时,谢湛还笑了笑,目光很平静,表示自己没有丝毫威胁人的意思。
谢久淮声音一顿。
他忽然想起来之前梅不危对自己这位堂兄的评价——“谢湛此人外表像个书生,行事是个将军,内里却是个黑心的狐狸。”
果然还是梅不危了解他。
谢久淮深深望了眼谢湛,终于同意带他去北地,他们这日直接启程。
姜念遥一路与谢久淮同乘一辆马车。
路途遥远,奔波在去北地的路上时,姜念遥望着周围的景色,忽然意识到这条路她已经走了许多次。
三年前走过,三年后也走过。
可这一次的心境不同于以前每一次,这一次,她的家人都平安,路上没有任何意外,谢久淮也在她的身边,只要她想见他,便能随时见到他,与他交谈。
她努力按下心中的期待和紧张,攒足精力,等到了北地,她恐怕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