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过,这一次朱元璋没有给高丽人在来一次的机会,疲惫的摆摆手之后淡然道:“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咱累了,你们退下吧。”
占城、安南两国使臣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朱元璋都这么说了,他们自然不能继续赖在这里了。
只有高丽使臣心中犹如万马奔腾一般,大明皇帝是真的变了啊!
自己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还没松口啊!
高丽使臣原本还想在最后努力一下,还没等张嘴,便看到了,朱元璋随时准备将他拖出去砍了的眼神。
登时便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脱口而出道:“臣告退!”
说罢,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大殿。
高丽使臣刚回到驿馆,便有人通报,东夷人听说他们被大明天子召进宫之后,便等在了这里。
原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的高丽使臣,听说东夷人来打听消息,脑子登时便一转。
缓步走进了驿馆之中,刚一门,便见到一个脑门锃亮的东夷人,跑到了自己的面前。
“敢问大人,大明皇帝可是有赏赐?”
之前金陵的贵人,突然对东夷人难,东夷人早就惶惶不可终日了。
这次也就没有跟着这三位使节进宫。
高丽使臣看着面前的东夷人,心中不由得心生厌恶,但脸上仍旧是摆出了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咂舌道:“误会都说开了,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大明大皇帝知道我们小国寡民的,缺金少银为表愧疚,顺手给我们解决了。”
如果说,有一个国家的人,可以使得整个东方所有人放弃矛盾,那么一定是东夷人。
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跑得了东夷人啊!
看着面前东夷人馋的口水,都快流出来的样子,高丽使节的心中便不由得一阵暗爽!
“还请大人示下,我们,我们东夷也缺金少银!”
“这是大明给藩属的恩赏。”
“我等愿意称臣,愿意纳贡!”
“多下大人恩示!”
说罢,东夷人便洋洋自得的跑出了会馆。
看着东夷人的背影,高丽使臣的心里,总算是找到了一丝成就感。
这也算是给这种跑来跑去的狗,找了一个安稳的家罢。
又是充满爱心的一天。
随着敲定了在三国推行大明宝钞的事宜之后,京城之中的国子监,也开始活动了起来。
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上奏,有番邦书生有意无意的在打探,青沙洲的消息。
朱元璋一直没怎么在意,毕竟就算是让他们打探,他们也够呛能打探到什么,但是现在,朱元璋的心态已然彻底的生了变化。
随着宫中一纸诏令的下达,所有私藏大明各类书籍的番邦书生,统统被开革出了国子监。
这些书生几乎全都在一夜之间傻了眼,我们不就是来读书的吗?
怎么身上带点大明的书,就成了图谋不轨了?
这些曾经可爱、淳朴的大明官员,怎么全都忽然变成了这幅样子?
他们就像是当初那帮闹事的书生一般,跪倒在礼部的门口。
只可惜,礼部的人,压根就没时间搭理他们。
金陵的书生闹事都没有用,你们算哪根葱?
礼部的大门,比以往任何时候关的都要紧。
就在这些番邦书生求路无门的时候,虽然礼部没有注意他们,但是大明的刑部尚书,却已经悄然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儿。
因为不仅仅是这些番邦书生,在朱元璋宣布开始变法之后,其实已经有不少的书生放弃了科举。
因为他们这半生,都在皓穷经的苦读儒学十三经。
朝廷宣布变法,哪怕是没有彻底废黜儒学,儒学在科举之中的占比,也已经大幅下降。
他们这些,只学儒学,就已经觉得非常吃力的秀才,也就只得彻底的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因此金陵的街头巷尾,自从上个月以来,便已经出现了大量无所事事的书生。
他们整日里在街头买醉,现在又加上了这些番邦书生。
刑部掌管天下刑名,自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