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原本想要说些什么,可却被曹洪在桌子下面给挡住了。
“既是如此,那么下一件事情,如今已经有部分的江东和巴蜀士子进入了我大魏的境内,这些士子要到明年开春才能参加科考,这期间他们的衣食住行当如何安排。诸位还是说说吧。”
曹叡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曹彰就没有了任何说话的欲望。
打仗的事情他在行,可是对这些士子,还要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这可就太麻烦了。曹彰本能的选择了沉默。
“陛下,臣以为,如今洛阳的太学还有许多空着的地方,之前的科考,不少士子只能寄居洛阳其他人家,又或者住进客栈,这每日里的花费可是不少,不如就让这些士子直接到太学住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王朗曾经在会稽担任过太守,本身又比较爱民,对于能够有人从江东前来参加科考,心中自然是高兴的,而且如今太学的许多房舍都空着,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到时候自己还能博一个好名声。
曹叡对这个提议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了其余几人。
“臣以为,此举可以显示陛下对天下士子的优渥和看重,更可以彰显我大魏的胸怀,臣附议。”
陈群在这时候表示了附议,可是却只提了士子。
开始了。夏侯信的心中一凛,想不到这套制度才提出来没多久,就已经隐隐的出现了文武对立的局面,虽然在长久的岁月中,因为太平治世的来临,武将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会越来越少,可是没想到这对立却来得如此之快。
不过想想也能够明白,武将的组成大部分是宗师和寒门子弟,而文官都是世家出身,这是朝堂上的格局。而在郡县之中,则是士族和豪强之间的争斗,相互之间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在难以分清楚。
参加文官科考的士子,大部分家中条件优渥,即便是家道中落,也有一定的家底支撑他们科考。唯一困难的是武举,少部分人因为本身家传或者家境的原因还能够有足够的钱粮支撑,可怜的是那些猎户等出身的贫寒子弟,他们家中本身就不富裕,还要在漫长的科考中滞留洛阳。
如今的洛阳,已经不是当初残破的模样,白居易的那句“长安居,大不易。”同样也适用如今的洛阳。洛阳的繁华,以及大量的人口涌入,同样推高了洛阳的物价,若是不能对这些人进行安排,恐怕会闹出许多治安事件。
“凭什么士子就可以住太学,而那些参加武举的人,就不安排?如今天下尚未一统,缘何如此薄待武人?还是说,今后平灭西蜀和江东,由这些士子拿着刀剑去拼杀?”
曹彰明显的不高兴了,立刻就将自己的话说了出来。
这话让曹叡心中高兴,可是面上却不能表露出来,对于陈群的这个提议,曹叡心中自然是明白,可这些事情却不能由自己提出来,而且制造这种对立,更有助于自己掌控局面。
可是,对于后半段的话却不认同,即便是天下一统了,也不能薄待武人,治国之道,在于平衡,若是天下一统之后,任由文成打击武将,让武将寒心,那接下来谁肯上阵搏杀?
这也是夏侯信当初设计了内阁阁臣必须是文武都有,而且人数还要相等的原因。
钟繇等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即便是后面坐着的六部堂官,也是皱了皱眉头,都觉得这位任城王实在是有辱斯文。
“陛下,太学乃是文华之地,这些参加武举之人,大多数不过是屠户猎户之辈。”
见曹彰居然这么说话,王朗的心中就不乐意了,他一直都坚信,只有士人才能够治理国家,那些武人只知道打打杀杀,又怎么能够体会治国之奥妙。
“住口!王司徒怎可以说出此等言语?”
夏侯信立刻就出言打断了王朗继续说下去。
“陛下,治国之道,当文武并举,不可偏废,臣提议,参加武举之人,也一样要安排住处,居住条件参照参加文举之例。”
夏侯信不想过多的攻讦打压王朗,这无疑会平白的给自己增加敌人,没必要为了这点事情而过度的得罪了王朗。
听到夏侯信这么说,曹彰不由得看了看夏侯信,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觉得夏侯信还算顺眼。
曹洪则是更加的高兴。
“但是,臣提议,朝廷只解决住宿问题,至于饮食,因各地差异,还是由他们自行解决。”
夏侯信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
今日剩下的字数,只能明天再补充了,最近都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