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儿替她拢了拢狐裘:"小姐若不想去,咱们这就回。。。。。。"
"德妃的懿旨,岂能违抗。"她抚过鬓间墨玉簪,簪尾暗藏的银针泛着幽光。
刚跨过门槛,便听见宋书彻刺耳的笑声:"你居然敢来?"
宋清欢转身,看到宋书彻带着宋书衍和宋明珠走来。
他摇着折扇,目光轻佻地扫过宋清欢,“你在戎狄待了十年,怕是连三字经都忘了吧?来参加诗会,岂不是让人笑话?"
宋明珠轻轻拉了拉宋书彻的袖子,柔声说道:”三哥,别这么说。。。姐姐她。。。或许在戎狄也读过一些书的。"
她的语气看似温柔,实则带着几分讥诮。
宋书衍冷冷开口:"明珠,你总是这么善良。但有些人,不值得你为她说话。"
他的目光如刀,直直刺向宋清欢。
宋清欢看着眼前这三个所谓的"家人",心中一片冰凉。
她微微抬眸,目光平静如水:"让开。"
宋书彻却挡在她面前,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怎么?说中你的痛处了?我劝你还是赶紧回去,别在这里丢人现眼。毕竟,一个在戎狄待了十年的女子,能有什么才学?"
周围的宾客闻言,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掩嘴轻笑,仿佛宋清欢的出现,本就是一场笑话。
楚王府的梅林覆着薄雪,宋清欢踩着青石板上的冰碴,绯色斗篷下摆掠过枯枝时勾出几缕银丝。
宋书衍倚着朱漆廊柱,指尖捻着块墨玉镇纸,毫不留情地继续开口,“听说戎狄人只识弯刀不识笔墨,待会儿若是接不上诗,我这方‘寒梅映雪’的砚台倒能借你装哭。"
宋明珠提着兔毛手笼从月洞门传出,细声劝道:”二哥不要再开玩笑了,姐姐在戎狄这些年。。。。。。"
她忽地掩唇,水杏眼里浮起雾气,"一定是吃了许多苦。"
"苦?"宋书衍抖开折扇,露出扇面题写的《咏梅赋》,"听闻戎狄贵族最爱圈养识字的奴隶,专在宴席上剥衣题诗取乐。妹妹这些年,想必精进不少?"
梅枝上的积雪簌簌而落。
宋清欢正要开口,忽听得木轮碾过冰面的吱呀声。
萧行煜的玄狐大氅上沾着梅瓣,佛珠缠在执卷的指间:"宋家人的嘴,倒是比刑部的烙铁还烫人。"
“肃。。。。。。肃王?”宋书彻愣住了。
肃王竟然来参加楚王的诗集会?
宋清欢也很意外,他不是一向最讨厌这种场景了吗?
就在这时,一声通传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楚王到——"
众人纷纷转身,只见萧明楚一身月白色锦袍,玉冠束发,眉目如画。
"诸位久等了。”萧明楚温润一笑,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宋清欢身上,微微颔首。
众人纷纷行礼。
"肃王今日好雅兴。"萧明楚笑意不达眼底,"这诗会本是闺阁之乐。。。。。。"
"本王听闻德妃娘娘要选个才女入宫伴读。"萧行煜转动轮椅,停在宋清欢身侧,"特来凑个热闹。"
宋明珠偷眼看向萧明楚,脸颊微红,眼中闪过一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