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梦是吴王侧妃,本该葬入皇陵,杨箐却说他对徐清梦用情至深,将她安葬在藩地,如同陪伴在他身边一般。
棺椁上路当天,杨箐一身素衣进宫向皇帝请旨,要回藩地。
“臣来京城时日不短了,如无必要,会引人闲话。”
“且臣也十分想念儿女,也该回去了。”
杨箐这样说是以退为进让皇帝开口挽留他。
并且十分“体贴”的,替他将挽留的方法都给出了提示。
“如无必要”会引人闲话,想留他就给他安排一些“必要”,比如从徐清梦手里拿回的兵权,留他在京城便可名正言顺了。
“想念儿女”更是好办,派人将他的儿女都接来,他们一家就可在以京城团聚了。
之后嘛,他儿女众多,还有几个有位份的侧妃、夫人,轮流病一病,不就可以在京城长住了?
杨箐想的挺好,皇帝却不按他设想的套路出牌,听说他要回藩地,愁眉苦脸叹了一口气,便同意了。
“是朕考虑不周,只想与三哥多聚些日子,却没有想到侄儿们定然日夜思念父亲。”
“三哥想回便回吧,朕让人给侄儿们准备些小玩意儿,三哥帮朕带回去,是朕的一片心意。”
杨箐懵了,连忙找补。
“自然是忠义为重,陛下若有差遣,臣……”
皇帝摆手打断他的慷慨陈词。
“百善孝为先,朕怎能忍心令三哥与侄儿们骨肉分离,使侄儿们没有机会向三哥尽孝。”
“三哥对朕的心意,朕都清楚,正因如此,朕更要体谅三哥。年下三哥也不必进京朝贺了,留在藩地与侄儿们共享天伦之乐吧。”
这下杨箐是懵上加懵,甚至有点怀疑皇帝有意赶他离开京城。
但,这可能吗?
皇帝一向单纯没心机,说的好听是宽厚,说的难听点就是缺心眼。
莫非皇帝一直在演戏?
不可能,没有人可以从小演戏演到大,一定是自己想多了。
其实杨箐想的没错,皇帝就是缺心眼。
因为杨箐说思念儿女,内疚的不行,跑到镇北王府找杨策商量,如何弥补一二。
“我光想着留三哥在京城帮我,却没有考虑他会不会思念儿女,我真是太粗心了。”
“四哥快帮我想想法子,该做点什么,才能让侄儿们不要记恨我。”
杨策不知该夸他心地坦诚还是该发愁他脑子不灵光。
见他愁眉苦脸,想了想还是给他出了个主意。
“既然是哄侄儿们,那些金银首饰怕是不管用,不如将京城所有好玩的,好吃的,都带一份回去,侄儿们定然会高兴。”
皇帝眼前一亮,用力拍了拍杨策的肩膀。
“还是四哥聪明,就这么办。”
皇帝为了表达诚意,亲自跑到街上,什么竹蜻蜓、拨浪鼓、布偶……买了几大箱。
京城特色的小吃种类不少,但长途跋涉在路上要走上一月有余,带回去都坏了。
所以只买了便于存放的各种糖、肉脯、蜜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