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帐之中,马超静听着将领们各抒己见,脸上却未浮现出丝毫的喜悦之色。
因为他察觉到,众人的话语里夹杂了太多的恭维之意,这让马超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忧伤。
毕竟在这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场上,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敷衍。
“参谋长,你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马超将目光投向蔡昌军。
蔡昌军微微一怔,随即清了清嗓子,神情严肃的说道:
“皇上,臣这几日在前线观察,发现对面的敌军情况颇为复杂。
那里绝非仅有俄罗斯一支部队参战,而是驻扎着一支欧洲联军。
通过士兵的军服款式来判断,至少是来自五个互不统属的欧洲国家。
粗略估算,其总兵力应当不少于两万,且是以步兵为主力,骑兵为辅助力量。
他们配备的火枪,从款式特征来看,应当是铜制的长管燧发枪。
在炮兵方面,欧洲军团则是采用了独立编制,所配置的是铜制车载滑膛炮。
目前,这些欧洲军团集结在我军的正对面,尚未分散展开部署,而且士兵身上也没有穿戴笨重的铠甲护具。
由此可见,他们所采用的战术,大概率还是传统的阵列作战模式,并且极有可能会成为这场会战中的主战力量。
再看漠西蒙古联盟军、哈萨克军、哥萨克军、伊斯兰军这几方势力,其兵力加起来约有十万之众,主要是以骑兵为主,步兵数量相对较少,火枪火炮的配置比例也并不高。
此刻,在这绵延百里的战线上,与我军形成对峙局面的正是这些骑兵部队。
他们并未修筑防御阵地,而是分散成大大小小几十个集团,如同鬼魅一般游走在两军阵前。
这便意味着,我军当前所采取的阵地对峙策略,并没有完全限制住敌军的机动优势,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撤离并重新集结。
这对我军而言,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皇上,臣以为,人民军此刻应当采取主动攻势。
唯有如此,方能迫使敌军下马修筑工事防御,从而不敢再这般肆意的纵马驰骋于战场之上,我军方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蔡昌军的分析条理清晰,鞭辟入里,最后的主动出击战术安排也看似合理。
可这却又将问题绕回到了原点——究竟该如何运作,才能有效指挥分散的人民军协同作战?
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就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一位将领的心头。
马超缓缓靠坐在椅子上,伸出双手,用力的搓了几把脸,试图以此来缓解身体上的疲倦。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向杜英杰问道:
“良泰和刘佳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回皇上,还没有。最新的消息还是五日前传回来的,当时汇报战事一切顺利!”杜英杰回答道。
“顺利?哼!顺利个屁!”马超一听,顿时怒从心起。
“按照约定的时间,他们的先锋部队现在应该已经抵达战场外围了。
可为何军情汇报写得如此简单?这到底是哪位老师教出来的‘好学生’?”
马超想起前几日,收到的那些近乎敷衍的军情,心里就不由地感到一阵烦躁,忍不住责怪良泰和刘佳没有详细的汇报战况。
这让他在指挥决策时就犹如盲人摸象,难以做出精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