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八尺,腰围八尺,肩膀能跑马。
这人肯定是独孤能文的爷爷,独孤信的爹;独孤熊。
“臣附议。”
又有个武官集团的老者站出来附议。
紧接着。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又有两个老武将跳了出来。
文官之首端坐的宰相林道玄却是皱了皱眉,他看向皇帝陈尧的眼神有些奇怪。
怪不得陛下暗示自己安排代表出来提议削藩,原来他早已获得了五位功勋国公的支持,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张削藩,未免有些太理想化了。
大骊位居中原,东西南北中共计十九州,东隅三州、西陲三州、南川四州、北凉五州、中原四州。
先不说东隅、南川、北凉和中原,光是西陲三州十八个郡,就有大大小小九个王,纵观整个大骊光,异姓藩王就不下十几个,这还不算皇家子嗣的封王。
其中手握重兵的异姓王就有三个,排第一的当属闵王魏无忌,独享北凉五州,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都堪比版图上任何一个国家。
其次是东山王裴行衍,占有东隅临海的一州三郡,实力不如魏无忌,却也有二十万兵马,其中一半都是水军,是用来抵御海盗和牵制几个岛国。
最后一个是镇南王冯川,剿匪起家做大做强,镇压了整个南川四州的土匪,号称手底下有百万雄师。
听起来挺唬人,实际上就是几十万个土匪,又分成大大小小好多个派系,其实一盘散沙不足为虑,朝廷封他为王,实际上是方便收税。
太尉石坚急忙说道:“削藩一事非同小可,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是啊陛下,各路藩王拥兵自重,此时提倡削藩,恐有藩王心生不满,如今大骊内忧外患,不宜多生事端,应当从长计议。”
有主和派站了出来。
陈尧不动声色,在人群中找了一圈,终于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了与温夫人坐在一起的魏冉。
他唇角含笑道:“魏世子对削藩一事有何看法?”
魏冉一愣,当即就明白过来,原来这波是冲自己来的。
难怪户部尚书洛避尘跳出来主张削藩会得到几名老武将的支持,这其中肯定是靖国公秦山从中捣鬼,其意肯定是想印证一下,魏冉是否真的对闵王心生怨恨。
他缓缓起身拱手道:“陛下,臣未曾入朝为官,不懂朝政,削藩一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讨论为好。”
这时候站出来当出头鸟可不是个明智的行为。
附议削藩肯定会引起各路藩王的仇视,反对削藩又会遭到老牌武将的排斥,对以后的军权发展之路极为不利。
陈尧笑着摆手道:“朕曾有言在先,有关朝政议论,百官可知无不言,畅所欲言。今日让你来参与朝政,便是有吸纳百家之长的想法,魏世子但说无妨。”
魏冉暗暗皱眉;陈尧这是联合多人来给自己挖坑。
温夫人面露担忧之色,刚要起身替魏冉游说一番,却听魏冉直接了当道:“陛下,臣父镇守国之北门,经常谆谆教导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为臣者当忧君之忧,臣不懂朝政,也不敢妄议朝政,但身为人臣,当解陛下之忧,臣随父学了不少兵法,愿亲自领兵替陛下讨伐谎报税收、克扣国财的藩王。”
“陛下指哪,臣就打哪,只要陛下下令,臣今日就能起程前去讨伐乱臣贼子。”
此言一出,虎德殿内落针可闻。
文武百官几乎全都目瞪口呆注视着他。
陈尧额头一黑,嘴角不停抽搐。
温夫人表情一呆,随后面色红润,盯着他侧脸的雪亮桃花眸子里满是崇拜。
如此绝境都能找到突破口,不仅完美避开削藩的话题,还给自己落了个忠君之事的好名声。
关键陈尧一旦答应,就会掉进坑里。
可陈尧不答应,魏冉不仅踩不进削藩的坑,他这位皇帝还会落下一个怯战之名。
魏冉唇角挂着一抹不屑。
小样,跟我斗?
不把你家底拐跑自立为王,都算是我魏某人白穿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