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承乾将要面对的,是越发严苛的君父,和那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被人盯着的窒息人生。
皇宫里面,面对着将其他两个儿子的脑袋,扔到自已面前的李渊,只能是颓然的颁布了退位的诏书。
利用平衡手段,希望制衡两个皇子的一代开国之君,终于是受到了反噬。
不过古代重视孝道,李世民可以逼父亲退位,却不能亲手弑父,所以李渊除了没有了权力之外,地位和生活还是差不了的。
只是这个时候的他,想要保住自已的其他孙子,却是不可能了。
曾经在书房中,还想方设法与李承乾争锋的李承宗,和他的那些哥哥弟弟,一个不留的被李世民除掉了。
皇位之争,素来便是如此残酷,尤其是李世民走得政变造反的路子,那就更是如此,他不能给自已留下任何隐患。
血腥的清洗,一连持续了半个多月,支持李建成的那些势力,还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血脉,都被悄悄的处理掉了。
趁此时机,李世民还削弱了一些世家的力量,毕竟相比于征战天下的李世民,支持者大多是军中将领。
李建成的背后更多的是那些世家门阀,而对于世家门阀对皇权的危害,李世民还是很清楚的。
事实上,不只是现在,往后的一生,李世民都在跟世家门阀做斗争,企图削弱那些门阀士族的力量。
就连李泰和李承乾的夺嫡之争,背后都有李世民想要借机钓鱼的用意。
只是与李渊一样,想要制衡两个儿子,却没有把握好分寸,没那个水平,自然也受到了反噬。
未来李承乾的造反,便是深深捅在李世民心上的一把刀。
连他的儿子,他的继承人,这个国家未来的皇帝,都不认可他,作为太子却造反,这对帝王的威望其实是个很深的打击。
好在,李世民除了养儿子不在行之外,其他的可以说是出类拔萃,所以即便是太子造反的风波,也被其轻易的压下。
甚至还能保下李承乾这一条命,只是让其流放。
话题有些扯远了,总之,玄武门之变,看似当日便结束了,但其实影响深远。
一系列的后续事情,李建成李元吉势力的清算,李渊势力的反扑,直到一个月之后,才算是勉强平息。
而也是这个时候,觉得将皇宫都掌握在自已手中之后,李世民才将自已的子女家眷,都接入了宫中。
登基大典结束不久,李世民便封长孙王妃为皇后,李承乾为太子,更指派了先太子的老师李纲为太子之师。
此外,更是选了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为东宫授课,让他们时刻劝谏太子言行。
这几人,皆是学识渊博,在士林名望颇高之辈,按理来说,李世民这么安排,好像没什么错。
可仔细想想,李纲是什么人,三朝太子太师,教过三任太子,有一个能顺利登基的嘛。
最让人不齿的是,那三任太子都命丧黄泉,可这位太子太师却一直活得好好的。
这在古代,太子太师与太子,本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下,对方这位老师能算得上是称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