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这算的上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唐诗,再李承乾穿越之前的时代,即便是五六岁的孩子也基本都会背诵的。
结构简单,文字朴实,朗朗上口是《静夜思》这首诗最大的特点。
虽然算不上是李白的代表作,可绝对是李白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诗。
此时此刻,李承乾四步作诗。
一首《静夜思》最是合适不过,也恰恰就如同李承乾之前所说的那样,这些我士子出了原本就在长安的,从外地进京的大多是背井离乡,路途遥远。
就古代这交通条件,离得近了进京赶考都要走上两三个月,要是一些离得远的,恐怕都要提前个一年半载的出发才行。
距离尚在其次,在路上的艰辛,更是让这些学子思乡情切,故乡的风土故乡的亲人,恰合《静夜思》的主题。
“诸位,本宫的这篇《静夜思》送给在座的异地士子,愿你们考取功名报效朝廷,荣归故里!”
李承乾高声喊道。
一时之间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李承乾的这番话可谓是冠冕堂皇,让人根本挑不出任何错处来。
“谢太子殿下!”
有人对李承乾拜谢。
“谢太子殿下!”
不断有人开口拜谢李承乾。
李世民看的面上带笑,对于太子的处置方法非常满意,坐天下嘛最重要的就是人心,收拾好了人心,那么这个皇位也就坐稳了一大半。
李世民见李承乾现在已经又了收买人心的手段这心中无疑是非常高兴的。
自古以来什么人最有影响力?
不是皇帝,也不是位极人臣的大臣,而是读书人。
读书人上能做官,下能育人,他们的为人处世,心中所想等等就全部都能不断的传承下去。
舆论和天下百姓的所想,在五行之中就会被这些读书人所左右。
收揽读书人的心,便是坐天下的重要一环。
现在李承乾,以自身在文章之上的才学,能够让这些士子折服,那么未来就必然会让更多人承认他的优秀,也就认可了这位储君。
此刻李世民的心中是欣慰的,这几年李世民已经是年过四十,很多时候已经是渐感力不从心。
四十岁,在古代已经不算年轻了,大多数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李世民实际上已经到了人生的后半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可能龙玉归天。
李世民不想死,却也不怕死,不管生前身后他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但他恐惧的是,自己死后,大唐的天下后继无人,后继之君能不能将大唐带向正确的道路,能不能让偌大一个帝国继续强大下去。
原本他对李承乾充满了疑虑。
尤其是之前的那个男宠,更是让李世民的心里面扎了一根刺。
而经过这一段时间,他发现李承乾倒也不像是坊间所传言的那样不堪,但现在……
“太子这是在藏拙啊。”
李世民看的很是明白,太子李承乾这是在藏拙,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承乾内秀却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