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夺赵华城,等于给李家留下一个根基,他们还会卷土重来,为了资本的积累,什么血腥之事做不出来?
“说他们无辜吧,其实也不是完完全全无辜,他们享受了李家带给他们的荣誉和利益,就该跟李家一体,生死与共。”
说完又喃喃自语,“希望有办法能抹除那些孩子的记忆,像白家那个孩子一样,可以带回来养。”
就像林初七捡回来的那个白四的孩子一样,等到一定的年纪,就往书院里送,真的还残存着一些仇恨的记忆,也能慢慢的净化掉。
“希望吧。”
林初五更加努力的往书院跑,不仅仅教数学算术,还跟虚怀商量了一下,一个月增加两节品德课。
两人一拍即合,就连朱保生都想来凑热闹,表示愿意来做一个免费的教师,专门给孩子们上品德课,也讲解一些朝堂上曾经议过的例子。
这个大环境里,孩子能有免费的书来读,非常的珍惜。
朱保生上课一板一眼,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指不定哪一天考上了状元或者当了官,还能用得着。
入冬,眼看着第一批入学的孩子就要满一年,林初五提起了考核一事。
过关的继续读下去,不过关的想要再读下去,只能交一两银子一年。
财政她兜底,自然有说话的权利。
否则她再多的银子都不够往这里面砸。
考核很简单,只要上课不过分摸鱼,都能考出来。
这个时候还没有九门功课要学,就只有语文和数学,教书先生们相互商量了以后,出了题目。
林初五另外给天才班出了一套题,但不管是否过关,都只能留在天才班里面。
因为他们的数学思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一次失利不代表什么。
她很努力的向孩子们灌输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思想,差点没把朱保生吓坏。
还好虚怀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她这边,同样觉得撇去家族和资源的那些东西,其实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平等的。
这些思想太深奥,孩子们还无法理解。
但这样的想法在他们脑中生根芽,待他们长大思想成熟,这些小苗儿同样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考核把三分之一的孩子给刷了下去。
林初五颇为惋惜,但她的资本有限,也只能做到这样。
因为她不仅双河城一座书院,在旸国很多大城市,她都开设了书院,有些地方的书院开支全靠梧桐集团支撑,支出太过庞大,不能因为书院把梧桐集团拖垮了,否则就是自绝后路,梧桐集团垮,书院也跟着垮。
“大师。”林初五和虚怀面对面坐着,旁边还坐着几位年长的教书先生,“我想开设一些技术方面的课程,比如木工。”
“你的意思是……”
林初五道,“每个人生来天赋不一样,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擅长写诗,有些人或许就是种田、做木工或者小生意之类的。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挥自己的擅长,将来在各行各业中挥自己的特长。”
虚怀捋着胡子,“这想法好啊!”
其他几位教书先生同样赞赏的点点头,“这是一个好办法,可……不一定有老师傅愿意教学徒吧。”
林初五嫣然一笑,“你们都愿意为了后代的将来,来到书院教书,我相信,其他的老师傅也可以的,我们先争取一把,实在不行再说。”
“行,开设什么课程你说,你去争取老师傅,学院里的事交给我来做。”
每一次林初五的决定,虚怀都是第一个支持。
决定下来还不行,还得去考察哪一个行业比较吃香。
否则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孩子从学院走出去,也不一定能混上好的日子。
其他几位教书先生的顾虑就多了些。
“林先生,我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他们的成绩不好,做的又是体力工,我怕他们影响到学院其他孩子的学习。”
这话给林初五提了一个醒,“这点我得注意一下,要不这样吧,一样以梧桐为名,梧桐技术学院,另外再建一个校区,互不相同,这样就不会影响这里的学习氛围了。”
这话打消了其他几位教书先生的疑虑,立即表示支持,若有需要,他们也可以帮忙去找老师傅。
说实话,林初五在梧桐书院有一言堂的权利,但林初五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为之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让他们有被尊重的感觉,更加喜欢这里的氛围,更加卖力的去教孩子,倾毕生之所学。
林初五是个说干就干的性格,定下来以后,跟林哲思讨论了一下,从梧桐集团拿出两万两银子,用于校区的建设。
然后去找覃朗,虚怀又给算了个好日子,吭哧吭哧的开工了。
知道林初五又开设新的技术学院之事,老许立即表示,愿意带着他的弟子团队来做机械这一块的教师。
植物研究院的几个老师傅也表示,他们在做试验时,还有空余时间,可以轮流来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种田种地,将来能种出更高产的粮食。
机械研究院需要的是数学方面的人才,还得等梧桐书院的孩子们成长起来,暂时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