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许宁回应道:“不过我们可以采用校准和补偿的方法来修正这些问题。
比如,在基带阶段对各通道的幅频特性和群延时特性进行调整,以确保重构的信号尽可能地还原原始信号。
对于相位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或者预估来进行提前修正。”
许宁解释了一个具体的校正方法:“假设我们发送一个斜率固定的宽带脉冲信号,并通过反馈路径将其送回射频输入端。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我们会得到一个代表延时量的单频输出。
利用这个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延时,从而进行有效的修正。”
周围的工程师们惊讶于方案的清晰明了,原本以为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技术难题,没想到却能轻松跟上思路。
“原理听起来确实很简单,但实现起来还有很多细节要处理。”许宁补充道。
郭林科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给许宁,后者一饮而尽,然后继续讨论下一步计划:
“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完全消除多频段间的误差,特别是频段交界处的信号失真。
所以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通道数量。
我的想法是使用350MHz带宽的DRFM,构建10个并行通道,这样可以覆盖大约2。5GHz的总带宽,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这也不少了……”
14所专门研究雷达,对这类技术非常敏感:
“只要能覆盖6。5到9GHz的频率,就能应对大多数空中雷达常用的C波段和X波段。”
虽然X波段的核心在10GHz左右,但考虑到信号衰减,实际使用的频率通常不会太高。
9GHz已经足够有效,并且这个范围还能干扰某些特定的卫星通信。
“如果优化信号补偿算法,这个频段的潜力还可以进一步挖掘。”
徐舒在这个专业领域里,能够紧跟许宁的想法。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设备会比传统的双通道研发更重、更大,而且发热量和耗电量也难以控制。
像L005那样的轻型自卫吊舱是不可能了,但我们这个系统的性能远超L005。
一个编队中只需一架飞机挂载两个这样的吊舱,就能保护整个机群。”
许宁在纸上快速画了一个细长的吊舱,并在前端添加了一个类似风扇的研发:
“既然我们是挂在飞机上使用,可以在吊舱头部安装冲击式发电机来解决部分电力需求,同时利用外界冷空气帮助散热。”
他接着画了一架飞机的轮廓,虽然画工简单,但足以让人辨认出是哪款战机。
“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EA-6B或者EF-111了?”
一位站在郭林科身后的工程师看着草图,眼中满是兴奋。
自从几年前海湾战争之后,对于这些雷达专家来说,漂亮国的专用电子战飞机就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尽管现在还没有找到完全战胜它们的方法,但今天的进展让他们感到自己正在逐步接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