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霍无畏抗旨不遵,可视作谋反,剥夺其大唐王朝北伐大元帅之职,改由北伐右路军大将军韩峻接任,并授权韩峻全权处理平叛之事。
作为南唐王朝的“中兴四将”之一,已是不惑之年的韩峻,在接到唐元宗陈璟的密诏之后,敏锐的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
皇上此番下旨退兵,想来是要对霍无畏,以及其麾下的霍家军动手的前兆。
这十年来,历经四次北伐之后,少年成名的霍无畏实在是锋芒太甚,已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势。
尤其是在北方各地百姓的心目中,霍元帅的威名甚至远超当今圣上。
坊间更是有一说法,世人只知霍元帅而不知皇上,只知霍家军而不知朝廷。
这要是再让霍无畏收复了旧都汴京,那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将直逼三百年前的大唐开国皇帝陈怀安。
到那个时候,对于封无可封的霍无畏而言,他是否还会心甘情愿的当个大唐王朝的“中兴之臣”,这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对于皇上的班师令和那一纸密诏上的内容,韩峻是很能理解,也很愿意不折不扣的执行皇帝的圣谕。
说到底,同样是身为大唐“中兴四将”的韩峻,对于霍无畏这些年来的威望和战功,是相当羡慕和嫉妒的。
更是不甘心,永远就这样被霍无畏压过一头。
他韩峻从军二十余年,为南唐王朝的建立和稳定,那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这四次北伐以来,他韩峻硬仗、恶仗也没少打,他麾下的韩家军将士也没少马革裹尸还。
凭什么仗是大家一起打的,血是大家一起流的,到最后所有的军功和光芒,却全都算到了你霍无畏一个人的头上?
这,不公平!
因此,当韩峻接到密诏,敏锐的察觉到皇上要对霍无畏动手之时,他是相当激动和兴奋的。
随即下令调转兵锋,将枪头对准了朱仙镇内的霍无畏。
只等霍无畏抗旨不遵,攻打汴京城之时,即刻奉旨平叛,以大唐北伐军元帅的身份,率部攻打霍家军。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韩峻所预想的那般,那霍无畏果然抗旨不遵,执意要率部攻打汴京城。
韩峻也如愿以偿,在霍家军拔营奔赴汴京之时,拿出了当今圣上陈璟的密诏,宣布霍无畏反叛朝廷,正式剥夺其大唐北伐军元帅一职,由他继任。
再然后,便是韩峻以大唐北伐军元帅的身份下达将令,讨伐乱臣贼子霍无畏及其麾下叛军。
两军于牛蹄关、哀牢关一带对峙。
在韩峻的设想中,只等霍无畏率部攻城之时,他立马亲率五万韩家军踏破牛蹄关、哀牢关;
随后,在汴京城下和伪齐军队前后夹击,一举平定反叛的霍家军。
带着乱臣贼子霍无畏的项上人头,回临安听封领赏。
却不曾想,韩峻非但没能在牛蹄关,等来与伪齐军队前后夹击霍家军的机会;
反倒是,等来了霍无畏兵不血刃收复汴京,更有十八路北方抗金义军前去投奔的消息。
韩峻也是杀伐果断之人,见大势已去,毫不犹豫的下令撤兵。
但,韩峻却不是班师回朝,而是要率部直取霍家军的大本营襄阳六郡。
他韩峻,要对得起皇上的这一番提拔,对得起刚刚戴到头上的这一顶北伐军元帅的乌纱帽。
撤兵途中,骑在马背上的韩峻当即下令:“掌旗官刘川,即刻传本帅将令,派出八百里加急奔赴临安,将乱臣贼子霍无畏率部收复汴京一事奏报皇上!”
“末将得令!”
掌旗官刘川当即拱手领命,策马离去。
韩峻继续发号施令:“左军统制刘阿四,右军统制董天宝,本帅命你二人率左、右两军,兵分两路进军襄阳,平定襄阳六郡的霍家军反贼!”
“末将得令!”
刘阿四,董天宝两人,也各自领命统兵而去。
韩峻又道:“其余众将,各自统领麾下将士,将沿途颖昌、郾城、陈州、蔡州、唐州、邓州等州郡的粮草悉数收缴干净;”
“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的全部就地焚毁,一粒粮食也不能留给叛军!”
“末将得令!”
看着麾下众将离去的背影,韩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自言自语的说道:“霍无畏,你治下的霍家军不是“冻死不拆百姓屋、饿死不拿百姓粮”吗?”
“本帅倒要看看,没了这沿途州郡的粮草供应,仅凭汴京一地,你从哪儿能弄来这么多粮草,养活十八路义军的几十万兵马?”
“等到这些流寇和难民组成的义军,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本帅看你怎么办!”
说着,韩峻还不忘幸灾乐祸的补了一句:“这人呐,年少成名、功高盖主可不是什么好事;”
“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小说《做不成中兴之臣,那就当个开国之君》第7章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