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一度量衡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不能说是你选一根木棍当做参照物,说这以后就是一米了,所有人都要按照这个来,不是这样的,木棍丢了怎么办?
一米的长度如何定义,一定是大家都能够算出来的。
无论是在中洲还是到寒霜洲,大家都能够认可才行。
因此要找一个大家不管在哪里,能够算出来一米就是这么长的标准参照物。
可就是这样一个参照物,在当下的条件下,似乎很难找出来。
龙锦记得,近现代的科学方法是以本初子午线赤道到北极点千万分之一的距离,定为一米。
武朝甚至都不清楚地球是圆的,想让他们认可这种方法几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哪怕你改了度量衡,也只在洛城先实行不考虑中洲,也会引起很大的麻烦。田亩要重新丈量计算,秤也要重新更改,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大受影响,说不定就引起动乱了。
不过为了长久之计,龙锦还是决定更改度量衡。
米这个单位是以前西方过来,可以不用,依然用尺和丈,尺下面再划分出毫尺分尺。
阿拉伯数字是可以用的,方便于传播和记录。
改动的原则和简化字的原则一样,保留武朝传统的东西,让统计变的更加简单。毕竟你用大写四个肆伍陆远没有直接写456简单。
至于如何定义一尺的长度,只能用笨办法了,虽然不够精确,但也是无奈之举。
找那些已经具有科学精神的炼丹师,然后从系统那边获取这个星球的各项数据,赤道周长,重力加速度的什么。
首先做一个小型钟摆,做钟摆的模具留好,以后这就是原始模具。
按照一天十二个时辰,调整钟摆的距离,利用阵法让钟摆稳定摆动,直到十二时辰内摆动86400下为止,这样便能够算出一天有86400秒了。
再找一个统一的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十尺,二十尺,三十尺,分别计算下落的时间。
十尺的十分之一就是一尺的长度,跟二十尺三十尺进行交叉对比。
当然,这种实验可以做上百次甚至上千次,以确保数据无限接近于准确。
确定一尺的长度后,制定出尺原器,以后这个尺原器就是基准。
有了尺,统一重量简单的多,一立方尺的水多重,就是一千斤。
又重新规定一里是一千尺的长度,公里这个概念本来就是舶来品,武朝是没有的。
尺原器和天平砝码用含有灵气的灵石做,龙锦发现这玩意儿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磨损。
先不要管百姓们理解不理解,定下来再说,等以后科技发展了,大家自然就能够明白一尺的长度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一整套流程和计算原理,龙锦全部让人编纂成册,记录下来。科研这玩意儿,有时候确实是需要几个聪明的人就够了。
新的度量衡做出来后,龙锦将这一整套东西包括拼音字典,送给女帝一份。
他在信中说明了重新统一度量衡的必要性,不过也叮嘱女帝,新的度量衡先只在洛城实施,看看效果,武朝万不可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