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处理公社知青,导致李文斌脸上无光。
“说起这件事情,我和你一样头疼,可是再头疼又能怎么办,规矩就是规矩,当初哭着喊都要下乡的是他们,现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希望回城,什么事情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这个社会早就乱了。”
“主任,您说得对,不过俗话说堵不如疏。”
陆远提醒道:“知青们之所以哭着闹着想着回城,一方面是受不了乡下的繁重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干过农活,劳动合格率很低,导致每天获得的工分寥寥无几。”
“久而久之,也就成为恶性循环,肚子里没粮,手上也就没了力气。”
“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道,问题是粮食是有数量的。”
李文斌叹气道。
头几批下乡知青,日子还算好过。
知青办会按照人数,一次性下发半年的口粮,用来解决知青的吃饭问题。
调拨的粮食,能够维持至少六个月的日常所需。
六个月以后,知青们熟悉了当地的情况,也就可以参加生产劳动。
通过劳动换取工分,获得口粮。
到了后面,情况开始不对劲。
很多知青吃不惯农村的粗茶淡饭,将知青办发给他们的粮食与当地人交换肉,或是其他东西。
寅吃卯粮。
不到半年,口粮被知青们卖得干干净净。
有鉴于此。
知青办停了知青点的粮食,严厉要求知青尽快融入贫下中农当中。
“如果多发展一些生产劳动模式,知青们干不动体力活,可不可以在村里开设集体企业,效仿公社的社办企业,知青们虽然干不动体力活,可毕竟念过书,听说有的还读过高中。”
陆远说道:“手上没力气,脑子可不笨。”
“你想说什么。”
李文斌目光凌厉地看向陆远。
陆远连忙说道:“主任,我是这么想的,咱们不是一贯主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家大力地发展中药,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知青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自救,比如,以人工养殖的方式饲养蝎子,蜈蚣这类有经济价值的药虫,又或者开设小型砖厂,木器厂?”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李文斌点燃一根香烟,品着陆远话中的含义。
干不了体力活,不代表这些人干不了细活。
弹了弹手中的烟灰,李文斌说道:“蝎子蜈蚣这些虫子,可以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进行培育吗?”
“可以。”
陆远不假思索地说道:“赵大爷曾和我说过,以前学过这方面的东西。”
“又是这个赵乾坤,没想到这个人还有这个多面手。”
李文斌沉思片刻,说道:“这样吧,你先回去,把想法和具体方式写成一份报告交给我,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你需要注意。”
“苏文秀和那个吴思甜,尽量别去招惹她们。”
听到这里,陆远旁敲侧击地说道:“主任,难道是上面……”
“不是上面,是下面。”
李文斌一脸古怪地用手点点自己的肚子。
“苏文秀肚子里的孩子已经被打掉,县里给出的结论是一场误会。”
李文斌是何等人。
岂会嗅不出不寻常的意思。
是不是误会,李文斌心里清楚,县里同样清楚。
既然将人放回来,证明是苏家托关系找了人。
没有查出原委之前。
陆远不要再去招惹苏文秀和吴思甜,免得惹火烧身引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