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那一刹那信了他,她轻轻抱住他,眼底带着笑意,“如果我成名了,我就养你呀,谈老师。”
“嗯,等着呢。”谈谷轻轻拍了拍她的头。
窗外阳光温暖,浅金色的阳光从窗框洒落进来,正照着他画架上的画,静静的白桦林,一条小路在林间分叉。
温书那时已经抛下过去,她以为她和谈谷走的是同一条路。
…
德里克先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画作代理人,短短几周之内就帮温书把画作推广到外伦敦的各个区县。
在区县美术馆和展览馆之间来回奔波,温书那段时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日子,她和谈谷分开了一段时间。
后来谈谷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便一路搭火车陪伴她去每一个地方办展。
厚厚的高跟磨得脚底起泡,在个展上来回走动用英语和欣赏她画作的那些人交流,温书渐渐熟稔这一切,从籍籍无名到小有名气,到后面办展的时候对美术圈不感兴趣的人都会来一睹光彩。
她成为那时伦敦青年画家中崭露头角的崭新一代。网上关于她的讨论很多,各个颜色人种的人都很喜欢这种以墨作画的风格,一时之间掀起了一股国画热。
拍卖会上,拍卖主席主动请她的画作上场,她很久之前画的稚嫩之作《鱼戏莲叶间》都被拍到近百万高价。
轻舟这个笔名,在圈子里几乎人人皆知。
德里克先生带着她,用短短五个月时间造就了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水墨画女作家。
从小市集的展览到上流阶层的拍卖会,温书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接触的人很多,创作的心思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也是那段时间温书在人前学会伪装,在灯光聚集之下她强撑着笑容,像每一个喜欢她画作的人介绍自己画画的初心,一遍一遍,她都不知道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了。
只有灯光散去,她看见谈谷在身后等她时,她的脸上才会重新露出笑容。
宁愿花费好几个小时和他一起挤绿皮车厢回伦敦,也不愿坐德里克先生租的昂贵商务私家车。
坐在窗边,温书看着外面十二月的天空,一手托腮,眼底带了些失落,她轻轻问:“十七,这就是成名的代价吗?”
谈谷放下书,从书页间看她的目光有些复杂说不清的情绪,琥珀色瞳仁温和,他夸她:“六六,你在灯光下被所有人瞩目的样子很美。”
“这是你该走的路。”
温书摇头,指着自己的胸口,“我不觉得,我只觉得心里好像空空的。”
“我们一起回格林顿庄园好吗?我不想再去巡回办展了。”
宽戒摩挲着书页,谈谷情绪很淡,似无悲喜,“别任性,六六。”
“你已经站在很多人达不到的顶峰,你要珍惜这机会。”
“哗啦”撕开糖纸包装,,温书扔掉那亮晶晶的糖纸,心底又酸又涩,“可是德里克先生要求我去曼切斯特和北爱尔兰办展,你知道有多远,而且你处在博三毕业关键期,你不可能陪我,我只能一个人去。”
“我受不了。”
谈谷往背后座椅上一靠,他看着温书,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一点一点碎掉。
她所不珍惜不在意的东西,他为之一恒贯之努力数十年都没拿到入场券。
无数次在台下,谈谷看着她在台上光鲜亮丽,她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甘。
她也不是没有依靠自己的人脉向别人推荐他的画,可给出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抱歉。
他的画作始终像荒原上的白桦林,孤立,冷寂。
叹了口气,谈谷嗓音很哑:“我不会支持你这样任性的决定。”
—
温书还是任性了,她向德里克先生提出解约申请,最后协商得来的决定是给她放二十天假,让她好好休息,静下心来考虑。
一月,温书把伦敦的东西都搬到约克郡,在格林顿庄园里的湖心别墅中居住下来。
谈谷工作日留在学校完成课题组任务,周六周末会来看她。
那时温书已经习惯一个人,她对着画板画画,扔画纸删改,断断续续画出了一些画。
一月中旬时外郡县下了一场雪,雪很大,睡醒起来世界便变了样,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温书站在窗前安静地看着百米外结冰的湖面。
忽然很想家,想念曾经父母还在的那段时间的家。
她不用考虑金钱名利,也不用把画画变成谋生工具,变成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
雪下半日,上午谈谷穿着卡其色大衣冒雪赶过来。
相对而坐,温书安静地看着他那双琥珀色的眼睛,没有说一句话。
谈谷却主动提起:“六六,这次假期结束就回去吧,曼切斯特是个很好的城市,你该去看一看。”
温书想起这件事就难过,她拒绝交谈:“我不想再聊这件事。”
“你不关心我的画,你只在乎我有没有名!”她忍不住喊了出来。
谈谷无奈,他压抑下心中的疼痛感,眼底栖息温柔爱意“好,我不提这件事了。”
“除夕的时候,来伦敦吧,我们一起过一个年。”
说着他从保温袋里拿了一杯热的红豆奶茶出来。
温书弯起唇角轻轻笑了,插进吸管抱着吮吸,站在火炉边看着外面的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