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吉林小说>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第四百九十五章 黄河

第四百九十五章 黄河(第4页)

侍郎是正三品,尚书是正二品,而从二品这个级别,并没有官职也就是说要么正三品要么正二品,中间空落落的一截,能不能跨过去,全看自己。

而一般左侍郎升尚书,都是资历深厚,实际执掌或主力佐理部务多年的资深左侍郎,才会被名正言顺提拔为尚书。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带着左侍郎衔外调,干别人干不成的大事,拿着这份功劳顺理成章升任尚书,堵住所有非议的嘴巴。

“所以国师说的机会是什么?”

宋礼隐约猜到了,但他还是不敢确信,因为这个任务实在太过艰巨,千百年来有无数人进行过尝试,可成功者寥寥无几,甚至还把偌大给元朝都给拖垮了。

“治理河,把河从夺淮入海的现状中修正过来,现在山东和河北的水严重不足,可淮却常年泛滥,已经影响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河北平原和河南平原,以及山东靠近河的平原带,都是重要的产粮区,想要恢复经济、人口,就不能不治理河,陛下很欣赏以工代赈的模式,打算将其应用到规模更大的治理河工程之中。”

“这俩不是一个规模。”

宋礼有些本能的畏惧了,滔滔河,是多少治水者的噩梦?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河下反”,治理河需要数以十万计乃至百万计的人工,一旦弄不好,被人蓄意挑起冲突乃至起义,那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就算能把人管理的井井有条,那河水呢?又真的能乖乖听话吗?

真的决堤或是出了什么问题,大水无情,淹死多少人都不奇怪,到时候别说升官了,不被杀头就不错了。

事实上,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宋礼能当上工部尚书,就是因为治理河。

在大明建立以后,因为蒙古人的摆烂而夺淮入海的河,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病,但是由于明初的人口、生产一直没有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到了洪武朝末期,从国力上讲倒是有治理河的能力了,但那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把让朱允炆接班放到了第一位,担心治理河工期过长,而且大规模的劳动力聚集,会导致意外事件的生影响帝国的正常交接,所以也搁置了下来。

而朱棣登基以后,则是本着“早就打烂了,再烂能烂到哪去”的心态,让宋礼去治理河。

宋礼第一件做的事情是开浚会通河,这条河在元朝至元年间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水绝济水,属之卫河,为转漕通道,名曰“会通”,但岸狭水浅不能担负重载。而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河在原武决口,直接把安山湖给弄没了,会通河于是淤塞。

宋礼经过实考察,权衡了多种方案,最后采用了当参与过元末治水的老者的建议,筑堽城-戴村的大坝,横亘五里,遏制汶水的水流,把汶水一分为二,四成到南面的徐州沛县,六成到北面的临清。

会通河开浚好以后,现在的河相当于多了一条泄洪大河,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才能让河从夺淮入海的现状产生了部分改变。

当然,主要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因为元、明两代均建都北京,为了维护大运河南粮北运的漕运任务,在治河策略上都是尽力防止河向北决口以免危及运河。按照这种办法,其实还是跟元朝一样,治标不治本,元朝的时候就出现了河以南流入涡、颍为主,以东流入泗为次的南、东分流局面,当时南流的称大河,东流的称小河。

而姜星火的目光则更加长远一些,下定的决心也更加大一些。

治理河虽然很难,但绝不是完全做不到。

这件事情,在诏狱里模拟元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做出了抉择。

所谓“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大约就是如此了。

“既然要治理河,那就要治理好,现在河夺淮入海,而淮河是夺江入海,淮河连自己的出海口都没有,要从三江营汇入长江继而入海,长期以往,怎么能行呢?”

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6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貌的原因,历史上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现改道,特别是河的夺淮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生,或涝或旱,跟之前江南的情况一样,都是治水不利导致的。

“我自然是知道的。”

宋礼苦笑道:“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可是,唉。”

“大本。”

姜星火恳切道:“所以才要用你,只有你有可能办到这件事情,钱你不用操心,我和夏原吉会想办法。”

“另外,若是你肯去挑这个大梁,我这里有个两法子,也一并交予你。”

“那两个法子?”

宋礼微微诧异,若是说治水,他确实是专家级别的,他知道姜星火博学多才,可治水方面有什么建树。除了利用火药爆破以外,还真不晓得。

“你先告诉我,如果是让你去治理河,你会怎么做?”

宋礼想了想,方才说道:“如果真让我去治理河,那怕是也只能疏浚淮河水系的河道,然后在河北岸建立大堤了。”

事实上,这确实是宋礼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所选择的办法。

不能说错,只能说是在预算和人工有限下的最优解了,因为河北岸大堤建筑完成后,就能河河水向北泛滥,进而确保会通河不出问题,但这只解决了一方面的问题,还会带来的问题,那就是河会往南方分流,而且越来越多,河分流越多,流量和流就越低,就会导致自身的挟沙和冲沙的能力越低,河故道的淤积情况也就越严重,到了那时候,就会形成“河床上涨要加高河堤,河床继续上涨,得继续加高河堤”的恶性循环。

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最终会导致在明仙宗晚年的时候,河在淮河流域里的支流达到了十几支。

后来河的治理,又经过了两个阶段,分别是弘治阶段和万历阶段,弘治时期是名臣刘大夏负责治理河,刘大夏采取的控制河向北泛滥,以及将其一部分分入淮河而非夺淮的办法,刘大夏带人在河的北岸筑起长达一千余里的防河堤,然后再于陵岗位置疏浚贾鲁旧河,让一部分的河汇入泗河,一部分的河汇入涡河、颍河,由此形成了河干流在徐州进入泗河,支流由涡河、颍河再进入淮河的局面,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跟以前元朝时候的大小河没区别。

至于真正治理好河,那就得等明摆宗万历时期的治水能手潘季驯了,潘季驯用的是“蓄清、刷、济运”三个步骤的治理计划,不仅在河北岸筑造堤坝,而且南岸也筑造,然后用著名的“束水攻沙”法进行冲刷,看河水量不足,又以洪泽湖大堤迫使淮水汇入河帮助攻沙,如此以来,才算把沉积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河泥沙给冲开,而这一冲开,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顿时就顺畅了,直到明末,河都没有太多的决口和灾害。

姜星火摇了摇头道:“不妥,我这里有两个法子,一曰钢筋水泥,二曰束水攻沙,你且记住。”

(本章完)

书友推荐:直男宿主被反派强制爱了等你上线春盼莺来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山村小神医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缠金枝(古言1v1,先婚后爱)被哥哥舔逼后上瘾了(兄妹h)书呆子很苦恼我同行非要让我金盆洗手神婿叶凡花开百年不灭神主想抱你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青云之驭娇红人被贬三年,皇帝跪求我登基!1979黄金时代迟音医生我还有救吗
书友收藏:小知青太彪悍,京院荣少他超爱叶凡唐若雪全球畸变:开局活吞黑曼巴蛇风水之王官道权途少妇的沉沦魔门败类挥洒校园影视那些年我们的意难平城里的香艳我的绝品老师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七里香下雨天梦里花(强制、NP)香落九重玫瑰头颅全民:天赋长生,我出卖寿命成神开局萌男变身美少女全民神祇:我献祭亿万生灵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