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各位,耳东最近实在没时间,龙国之音的采访都被安排到了晚上。”
“如果媒体朋友们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先问我。”
这群媒体记者不能对他们不客气,不然回去小手在键盘上一敲,富天娱乐高门大户不待见媒体的帽子马上就给你扣上了。
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回去就在社交媒体小作文阴阳怪气。
不少娱乐公司和艺人都吃过亏。
但也不能对这些媒体太客气,这群记者很容易蹬鼻子上脸。
拿捏好其中的尺度很关键,要不然也不会周娴静亲自出马来应对。
“耳东老师,请问你是什么时候有创作英文歌曲想法的?”
“夏天依准备走出国门,看向世界的时候。”
“也就是说您写《burning》这样的英文歌曲其实需要很长时间来构思。”
“啊?一个周末不就写好了,不需要多长时间。”
“。。。。。。”
龙国之音派来的记者仍然是张雯,但和之前不一样,这回是张雯主动请缨。
上次采访完耳东,又被曲圣杨兴修提点,张雯就开始对耳东格外的关注,时间一长就成了他的小迷妹。
得知耳东要写英文歌曲的时候她就很兴奋,听过《burning》之后更是惊为天人。
一听说龙国之音要去给耳东做一期专访,她马上就去找领导申请。
考虑到张雯之前有过采访耳东的经历,也就点头让她来。
结果来了之后被陈言两句话就噎住了,准备好的后续问题直接问不出口了。
呃。。。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
正常作曲人不应该讲述一下第一次尝试写英文歌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又是怎么突破困难、找到灵感,最终完成这《burning》的吗?
这样自己回去之后才好动笔帮你渲染、宣传一下啊!
你来一句一个周末就写好了,接下来的问题我咋说呢我请问了。
“那耳东老师创作《burning》的灵感来自什么地方呢,很多粉丝都很好奇,方便讲一讲吗?”
“burning翻译过来就是燃烧,除了有情绪燃烧的意思之外,也对应了充满激情的旋律。这歌的主题是爱情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想表达珍视自由和坚守原则的态度。”
“确实,除了国内的乐评人之外,很多国外的乐评人也对您这单曲进行了高度赞扬,对此您怎么看?”
“我拿手机看呗,国外的月亮又不是比国内的圆,乐评人夸也好骂也罢都不重要,歌曲好坏最终是要看所有听众们的。”
“。。。。。。”
聊着聊着张雯冷汗都流下来几滴,谁说耳东这人无比谦逊,不张狂的?
这言也太爆了!
但听着真的好爽!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回去之后龙国之音的高层看到完整的采访稿,好几个当场桌子一拍,大叫一声好!
原本还想问问是不是需要帮耳东的回答润色一下,张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第二天上午,这篇专访就了出来,引起了无数人的讨论。
评论区两极分化,大部分人都在夸,一小部分人在骂。
尤其是那一句国外的月亮又不是比国内的圆刺激到了很多崇洋媚外网友们脆弱的心灵,纷纷化身键盘侠。
在音乐爱好者中,就有这么一群人奇葩,认为自己听英文歌的比听国语歌的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