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节乍看没有问题,但相当不符合逻辑。
许颂苔怎么想都觉得不对,但也没忘记之前被人赶出剧组的经历,于是找了个休息时间,拿着写满笔记的剧本去找跟组编剧。
出乎意料,编剧也觉得剧本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有些空洞悬浮,改善一下会更好,但她也直言自己只是跟组编剧,不是总编剧,拍不了板。
她也跟导演提过剧情里那些漏洞,但导演宁肯让主演带来的编剧动不动改剧情、发飞页,也不让她完善女性角色的戏份,还说主线、人物线都敲定了,别没事找事给大家增加工作量。
两人相对无言,只恨自己在剧组人微言轻。
但这次,许颂苔没敢再当众对导演发难,而是憋着一股气演完了属于自己的剧情,在掌声和鲜花中杀了青。
六月出头,他一身疲惫地回到横店。
熟悉的房间空荡荡,似乎还留有两个人聊天时的回音,但此刻只有他自己躺在沙发上,望着白晃晃的天花板发呆。
兴许是太累了,他坐了一会儿就睡着了,醒来已是晚上,小区楼栋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
许颂苔惊觉自己一整天只吃了顿早饭,于是点了个外卖,等待期间顺便清理手机里的信息。
前段时间,由于“海东青”的消息传得铺天盖地,他有意控制自己看手机的频率,但偶尔会收到“不动的石头”的问候。他跟这位群演朋友不熟,对方却一直很热情。
在因言语冒犯到许颂苔之后,那人就只在年节时期发条祝福信息,直到《花团锦簇》拍摄期间,才久违地找许颂苔聊天。
许颂苔没事的时候,就回答他一些群演相关的问题,鼓励他好好努力。
“石头”仁兄也挺神通广大,不知从哪里得知许颂苔杀青的消息,这会儿发来一句:
“许老师杀青快乐!!!”
几个巨大的感叹号让许颂苔沉寂的心情短暂上扬了一下。手指继续往下滑,除了被他屏蔽的几个群演群,还有条被他忽略了两天的信息。
对方加好友时自称姓赵,是个导演,在筹备新的电影,想跟他聊聊合作的事。
许颂苔当时在等戏,刚刚通过那人的好友申请,副导就在摄影机旁喊准备开机了。
他隐约记得自己打开了一条未读信息,再回来时,手机已经没电自动关机。
充上电时,那条信息就成了已读,被剧组各种小群的通知压到了很后面,而他本人也早就忘光了。
许颂苔赶紧读完那条信息,打开了紧跟其后的pdf文档,发现是个名叫《镜子》的剧本。编剧也姓赵,叫赵峥嵘。
【作者有话说】
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呀~
共演
“赵”这个姓让许颂苔心里一紧,暗自感叹同赵不同命。
他用一晚上的时间看完了剧本,越看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两个主角宛如镜子的两面:内敛与外放,寡淡与浓烈。
虽然冲突都集中在杀人魔身上,但看似稳定的上班族也是个极具张力的形象。
标题“镜子”让人联想到一面湖,上班族在岸边向内窥看,杀人魔在水底想拖他进来……
合上剧本已经是晚上九点,桌上的外卖早已凉透,许颂苔的内心却跟火烧似的,想立刻跟写剧本的人聊聊感想。
他简单扼要地写了段读后感,连带道歉一同发给那位赵导,赵导很快发来回复,问他近期能否去试戏。许颂苔立刻说好,双方约定了时间地点,都很期待这次合作。
到了试戏那天,许颂苔精神百倍地到达约定的酒店,找到房门上贴着“《镜子》筹备组”的房间,怎料导演让他试的不是上班族,而是杀人魔的戏份。
许颂苔虽然意外,倒也没有慌张,他迅速过了几遍稿纸上的剧情,完美呈现了杀人魔第一次向他人伸出罪恶之手的那段戏。
导演似乎很满意,试戏结束后特意留他坐下,聊了聊剧本里几处关键内容的处理。
两人相谈甚欢,临别时,许颂苔正欲起身,赵导却笑着问他:“许老师,你真的不记得我了?”
许颂苔愣了一下,这才仔细打量起赵导,隐约是有些眼熟,但实在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脖子,说:“抱歉,确实想不起来了。”
赵导说:“我在刘导的《黑月亮》剧组当过场务。当时跑东跑西,跟演员打交道不多,您不记得也正常。”
许颂苔恍然大悟:“啊,我是觉得您眼熟,当时有场戏,我被沙子迷了眼,是您给了我一包湿巾对吗。”
“许老师居然还记得呀。”赵导的笑意深了几分,“没错。其实我也是京影毕业的。比您大几届,当时在编导系读研,也看过您的汇报演出。”
“原来是这样。”许颂苔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那我该叫您一声学姐,您直接叫我名字就行。”
“哈哈,行,我们随意点。”
赵峥嵘说,看过汇报演出后,就对许颂苔印象深刻,后来在《黑月亮》剧组近距离见识了他出色的表演与悟性,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争取合作。
许颂苔笑着说“过奖,只要赵导不嫌弃我声名狼藉就好”。赵峥嵘说“不嫌弃,那件事说到底跟你没关系,舆论很快就会过去,好演员自会发光”。许颂苔感激地点点头。
赵峥嵘拍了拍他的肩膀,忽然话锋一转,聊起了裴东鹤,说他那时到甘肃来探班,剧组里还没人知道他是影帝影后的儿子,只道是许颂苔带来的小男友。
“那么大个帅哥整天在剧组里晃,多招人眼呐,大家都偷偷议论你俩。”赵峥嵘露出个促狭的表情,“所以你们真的在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