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华灯初上,吕颂梨因为政务繁忙,还在忙碌。<p>
秦晟便在天台喝着小酒赏月,顺便等她。<p>
孙从义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他一副很是松弛的模样,于是调侃道,“秦帝啊秦帝,你可真悠闲。”<p>
秦晟回过头来瞟了他一眼,给他扔了一壶酒,“喝不喝?”<p>
“秦帝赏酒,必须喝!”<p>
两人一边喝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p>
“秦帝,能问个问题么?”<p>
“如果我说不能,你就不问吗?”<p>
孙从义憋了憋,道,“还是很想问。”<p>
“所以啊,那你想问什么就问吧。”说着,秦晟仰头喝了一口酒。<p>
“当初怎么会想到造反的?”<p>
秦晟瞥了他一眼,“这个问题你应该深有体会才是。为什么造反?被逼无奈呗。”<p>
孙从义心有戚戚焉,确实,他们孙家军不也如此吗?<p>
当初孙家军濒临灭绝,如果不是平州伸出援手,为了活着,他都想怂恿他爹造反了。<p>
反正前面平州已经打了样,他们孙家军跟上又如何?<p>
“造反后想过有今天吗?”孙从文又问。<p>
闻言,秦晟神情恍惚,“老实说,没想过。”<p>
孙从义点头,谁能想到他们造反真的成功了呢。当时他们只有两个州,大黎据十一州,实力还是很强大的。<p>
这是秦晟的心里话。当时虽然在媳妇和大哥的决定下,他们举事了,他当时也只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去达成媳妇和大哥的所愿而已。<p>
“其实,造反能成功并不让人意外,对吗?你们吕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辽东商会是她一手创办的。”靠着辽东商会,拉来了多少商队。<p>
孙从义点头,确实,平州的根基自此而起。<p>
“薛诩、郭翀还有董济川之流都是你们吕皇招来的。”<p>
孙从义再次点头,是的,这些谋士都是吕皇招揽过来的。<p>
“还有最重要的是粮草,都是你们吕皇提供的。”<p>
孙从义深以为然,粮草多重要啊。有秦家在,一旦有了充足的粮草,兵马很容易就拉起来了。<p>
“你说,我们当时要人有人,要兵有兵。”<p>
孙从义一听就懂了,是的啊,吕皇给你们凑齐了造反的资本了啊。<p>
“当时大黎皇帝还要问罪我岳父,我们能答应吗?”<p>
“肯定不能授首啊。”<p>
这时,秦晟喝完最后一口酒,将酒壶往边上一扔,说道,“所以啊,你们吕皇弄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我们不造反成功,很难收场的。”为了护着这摊子,所以他们秦家只能打仗打仗再打仗了。<p>
孙从义:所以,这仗打着打着,就将大黎的江山给打下来了?<p>
“秦帝,最后一个问题,对于目前朝堂上的局势,你有什么想法?”孙从义问完这句,忍不住屏住呼吸。<p>
秦晟自然知道孙从义问的是什么,但他沉默半晌道,“我相信你们吕皇。”<p>
不远处,吕颂梨正静静地听着,周遭的侍女跪了一地,“走吧。”<p>
临走前,李杰英扫了所有宫女太监一眼,让他们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p>
【吕皇的选择】<p>
吕皇的选择<p>
大明新朝建立之后,新政三年,天地焕然一新。<p>
这三年,吕皇夙兴夜寐,带着群臣兢兢业业地治理天下,整个华夏大地如同凋敝的枯木,焕发新生。<p>
朝廷最先保障民生,鼓励农桑,让老百姓们将养殖种植都搞起来。<p>
总之,先让物资丰富起来,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p>
通过户部,鼓励调动商人先行。还是之前平州那一套,优惠的政策下达之后,商人先行,让商人的活动带动内需,从而从正面和侧面刺激农户的积极性,从而盘活当地经济。<p>
同时,吕皇让七工院予以配合,研究各种肥料,改良土壤的方法,以及各种科学种植养殖的方法,用以提高农作物还有家畜禽的产量。<p>
然后就是加工,产品的加工,还有运输,运输又涉及到修路等等。反正就是从衣食住行去着手,让全民都参与到这个经济大循环里来。<p>
三年的时间,大明在种植和养殖方面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老百姓的日子在渐渐变好。<p>
这三年,因为各种权力利益纠葛,大明新朝朝堂上逐渐分为三个派系。<p>
最初秦吕联盟抱团谋求生存空间的时候,是将吕德胜推到台前,吕颂梨在暗处辅佐,吕家主政秦家主军的双线格局。<p>
在此期间,秦吕联盟通过吕颂梨的谋划,不断地吸纳各式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