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起身吧。”庆帝轻叹一声,“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李彻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庆帝。
他明白,自己算是暂时过了关,让庆帝止住了杀意。
此刻的庆帝脸上已经恢复了淡漠之色:
“你可知道,为何朕并无经略关外之打算?”
李彻思考片刻,只回了两个字:
“鸡肋。”
“鸡肋?”庆帝疑惑地看向他,“何意?”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庆帝听到这句话,眼睛瞬间亮了几分。
这个比喻秒啊,说到自己的心坎里了。
“不错,关外之地难以控制,即便强行控制了,大庆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如将暴民、刑徒迁徙过去,充当大庆和蛮夷的缓冲地带。”
庆帝看着与往日完全天翻地覆的李彻,心中突然起了考校的心思。
“既然关外之地如此‘鸡肋’,那朕又为何将那里封给你,让你经略宁古郡之地呢?”
这一次,李彻思考了更长的时间。
这道题有点送命题的意思了。
而庆帝也没有开口催促,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站在那里沉思。
片刻后,李彻抬起头,沉着道:“儿臣大胆猜测,父皇让儿臣经略北地,是为了征讨高丽做准备。”
这一次,庆帝看向李彻的眼神更精彩了。
李彻回答的正确吗?
当然不对!庆帝之所以封李彻为宁古郡王,是以为他真的死了,随意给他封个地,以全自己仁义之名。
李彻的回答虽然不对,但却有足够的诱惑性。
征高丽啊,前朝表面看上去是亡于百姓不聊生,国内起义军四起。
实则亡于炀帝好大喜功,举全国之力征讨高丽国,却落得一个大败的下场,败光了国运。
身为开国之君,庆帝自认为远炀帝。
炀帝没做到的,自己未必不能做到!
摆在庆帝面前唯一的阻碍,便是山海关外气候严寒,山高路远。
大军最强大的敌人不是高丽军,而是气候和补给问题。
“三年,朕给你三年的时间。”庆帝目露精光,“三年之后,朕若能看到一个能支持征高丽大军后勤的宁古郡。”
“朕便封你亲王爵位,你这一脉世袭罔替,永为我大庆东北边王!”
“嗝。”李彻在心底默默打了个嗝。
这饼画的,看着就饱了。。。。。。
虽然是画饼,但这也是皇帝画的饼,自己该吃还是得吃,不丢人。
“儿臣必当尽力而为!”李彻拱手应道。
庆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李彻的眼神已没有之前那么冰冷。
“既然你已经封王开府,就要有自己的班底。”
按照大庆朝的规矩,李彻既然已经是分封的藩王,哪怕只是一个郡王,也有开府建牙的权利。
开府建牙,就是可以在封地建立王府官署,可以自由任免下属官员、征收赋税、甚至有权利制定实行部分法律政策。
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大庆有皇子守边的政策,而封王的皇子守边疆,还会掌控一定的军权,并且还可以建立私人军队。
“朕允你自行招收一千五百亲卫,帝都除禁军外的军队,任你挑选!”
“宁古郡国的属官,就从六部七品和七品以下的官员中挑选。”